第九百六十七章 诸葛亮出仕-第2/3页

加入书签
  “的确年幼,但是名声不菲!”胡昭说道:“我考察过他两次,认为他才学,也有出仕之稳,此人年纪虽轻,可心性沉稳,堪当大任,不过蔡祭酒认为,他应该更加专心的求学,所以驳回了我几次想要征辟他的意见!”

  “拔苗助长,并非好事!”

  牧景沉默了半响,沉声的道。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智近乎妖,也并非生而知之,想法,他更多的是积累,在隆中,他耕种读书多少年,才积累下来了一身无人媲美的学识,真是因为有了这几年时间,才能让他在出山之后,一战成名,从此走向了诸葛大妖孽的道路。

  “主公,我倒是并非这么认为!”刘劲说道:“如今我明侯府,人才不足,若是年轻一辈能有人堪当大任,我认为应当提拔,死读书,并非良径,适当的历练,能让人积累经验,迅速成长!”

  “你也同意让他诸葛亮出仕江东?”牧景好奇的看着刘劲。

  一个胡昭提议,他并不是很在意。

  但是连刘劲都看好。

  那他的就得刮目相看了,这小小年纪的诸葛亮,能征服这么多人,那就非同一般了。

  “此少年吾会过一次,的确乃是良才,而且关键的不是他的学识能力,而是他的胆魄沉稳,我认为,用他,最少比从几个鸿胪司从事身上选拔一个当主使,更好一点!”

  刘劲说道。

  “诸葛,你如何看?”牧景转过头,目光看着诸葛玄,问。

  “属下没有意见,一切看主公抉择!”

  诸葛玄躬身的说道。

  倒不是他不敢说,而是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这时候让诸葛亮出仕,是不是好事,毕竟诸葛亮的年纪太轻,有学识是一回事,经验不够也是真实的,牧景都说了,拔苗助长,未必是好事。

  “你们都下去吧!”

  牧景斟酌了一下,摆摆手,然后对着诸葛玄道:“你去把诸葛亮请来,我见见他,有些年没见他了,我倒是想要看看,这少年,成长至何境!”

  “诺!”

  诸葛玄领命而去。

  ……………………

  下午。

  诸葛亮还是一袭布衣,一如既往的清寒打扮,走进了明侯府的昭明阁,进入大堂之后,上一步而拱手,恭谨的行礼一个礼:“一介布衣,琅琊诸葛亮,拜见君侯!”

  这些年,他是有些感激牧景的。

  当年若非牧景举荐,他也不可能拜入蔡门之下,成为蔡邕的关门弟子,这荣誉不算什么,更在蔡邕身边,他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蔡邕教徒,向来是一丝不苟,从不有些许藏匿,不仅仅是学识,做人做官的心得,也一并传授,而且蔡邕有一个最宝贵的财富,他的藏书,乃是天下是盛。

  诸葛亮自问自己家道还没有旁落的时候,都没有资格能在这样的藏书库里面的自有的翱翔。

  这些年,他就好像一块海绵,在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

  “今汝非我明侯府之官吏,你我乃是份属同门,不必行如此之礼!”牧景笑吟吟的说道:“叫我师兄便可!”

  长高长大的诸葛亮,还真有几分帅气,落落少年,白衣冠玉,书生之气,傲骨天成,难得的一个读书少年郎,即使牧景都有几分嫉妒他的皮相。

  “师兄!”诸葛亮乖巧的叫了一声。

  蔡邕从来没有承认过,他教育过牧景,但是牧景当年也在太学上过学,算得上是蔡邕的门徒,称呼这一句师兄,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我把蔡老头发配边疆,你如何看?”牧景上来就是一颗炸弹,看诸葛亮如何应对。

  “明缘由,能理解,有怨念,无恨意!”

  诸葛亮沉默了半响,有十二个字回答了牧景。

  明缘由,能理解,意思是他知道其中的牵涉的种种事情,也理解牧景这么做的无奈。

  有怨念,作为关门弟子,这几年他和蔡邕朝夕相处,感情匪浅,听到年岁已高的老师突然被发配南中,心中岂能不怨。

  无恨意,就是他并不恨牧景,毕竟政治立场就是这样的残酷。

  “你很理智!”牧景笑了笑:“蔡老头能有你这五成的理智,他也不至于深陷泥足而不知!”

  “老师不是不知,只是不愿意避开,他终究是汉臣,一天为汉臣,一世为汉臣,信仰了半辈子的信念,若是推翻了,他的精神也就垮掉了!”诸葛亮轻声的得到:“师兄的苦心,其实我也清楚,只是师兄恐怕难有收获,哪怕老师有一日,看到了大汉没有未来,他也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他能在南中终老,此已足矣,若是归来,恐有血光之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