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卿品斋-第2/3页

加入书签
    相比寂寥荒凉的河口村,赤阳县的确热闹多了。刘庆的心也活动起来了。虽然县城没有他想象中的繁华,但至少像是人间的生活。

    程云虽然来的少,却认路。他她对刘庆说,以前偶尔陪着刘庆逛县城的。

    刘庆笑道:“你就带我去人最多的街上。”

    程云点点头,引领刘庆走到路口,向左一转,再向右穿过一条小巷,便来到了一条大街,放眼望去,行人攘来熙往,应该是县城最繁华的路了。

    这条路还算宽,而且铺着石板,比较干净。大路两旁的建筑也很规整,矮房高楼鳞次栉比,一线排去,显然是特意规划的。不用想,这就是个古老的县城,经过每个朝代的建设,才有了这样的规模。

    不过,这条街依然不能和现代的城市的街道相比,刘庆目测一下,这条路最多七八米宽的样子。不过物归其用,在古代的县城,这条路足够用了。

    街上有挑着担子的农夫;有闲溜达的妇女;有只穿着坎肩儿游荡的闲汉,他们成帮结伙,就像现代的小混混。也有骑着毛驴儿的官人,时而还有一顶灰色的轿子颤悠悠地路过。

    人们穿着大致相同,尤其是男子,只能从衣裳的长短和材质辨别其身份的贵贱。只是多数人穿的都是布衣,也有些穿着麻衣,穿绫罗绸缎的则很少。

    而且男子的服装颜色很单调,看来看去就黑白两种,多数都是黑色的。偶尔也有穿着灰色,或者绿色袍子的人,戴着黑纱幞头,看样子像是官吏。

    女人的服装的色彩就多了,虽然不够艳丽,但也算清雅朴素。也是布衣裙装居多,绫罗绸缎少。看来,县城的市民多数都不算富裕。

    不过刘庆发现,街上很多人不管男女,很多头上都簪着花儿。女人还好,男人看起就有些娘了。

    街上声音糟杂,有车夫吆喝声,行人的私语声,小贩的叫卖声,街道两旁的店铺人来人往,小吃店的香味儿飘散出来。看起来倒有几分现代商业街的味道。也给刘庆展现了一副浓浓的古代生活画卷。

    感受其中,刘庆不仅心生自豪。一千年前的中华小县城就有这样的文明和繁华,而那时的欧洲,恐怕还生活在彷如原始社会的黑暗当中。

    路边有很多摆摊儿的,刘庆决定找个地方卖画。不过,他想先看看这条街上有没有卖字画儿的店铺。如果有的话,看看老板能不能收了他这幅一夜的杰作。

    “郎君,那里有一家呢。”程云只给刘庆看。

    当他们走到街道东边的时候,看到一家字画儿店,名叫卿品斋。门脸儿一副木雕的对联儿。黑色的店门显得十分沉稳。

    店门开着,刘庆和程云直接走了进去。

    近百十平米的店里,三面墙壁和中间架子上挂满了字画儿,一面货架上摆着笔墨纸砚,只是没有客人光临。

    刘庆放心了,只要有字画店,那就说明字画是有市场的。

    一个三十多岁,身着黑色绸衫,长得胖乎乎的伙计前来接待刘庆。伙计看刘庆穿的体面,不敢怠慢。只是程云的衣着让他皱眉。不过,既是女使(丫鬟),他也不做多想。

    “欢迎客官。”胖伙计对刘庆恭恭敬敬一拜。

    刘庆笑了笑,绕开伙计,去观看墙上的字画儿。不简单,这里竟然售卖米芾,苏东坡,范宽的书画。

    当然,刘庆辨别不出真假,毕竟他对古代字画儿没有太大的研究。不过,他猜测,像这样的县城买的名家字画儿,大多可能都是高仿的赝品。

    “苏公的字?”刘庆看着苏东坡的一副字问。

    “没错,这正是苏公的字。”胖伙计确认。

    刘庆微微一笑,问道:“不知苏公还活着吗?”

    这话问的有些不太礼貌。胖伙计便这样认为,不由得再次上下打量刘庆,确是士子打扮,可说话有点儿俗。难不成是个假士子?

    当然,刘庆是个现代人,自然不会像古人那样斟字酌句了。

    胖伙计叹道:“苏公已于十年前殁在常州。”

    闻听此言,刘庆颇感遗憾,他本想有机会去拜访这位大文豪,亲耳听他唱大江东去,可惜无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