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离别的小院儿

加入书签


    没办法,刘山和刘祝只能简单带上几件衣物便走。

    此时,再泼辣的孙二娘也忍住哭了。这么多年,她还从未和自己的丈夫儿子分离。程云也在抹眼泪。

    刘山和刘祝一步一回头的不忍离去。

    刹那间,一片伤感弥漫在茅草房里,弥漫在小院儿里。山风徐徐,送来了凉爽,却吹不走浓浓的离别之情。

    刘庆受到离情的感染,心情有点儿沉重。

    同时他也感到了古代底层农民生活的不易,各种税赋徭役和高利贷压在他们身上就像一座座大山,令他们窒息。

    想到这些,刘庆不由得叹了口气,一低头便看到地上捆了翅膀和爪子的小鸡儿,忙拿起来,追上去递给刘祝。

    “兄弟,拿在路上吃。”

    刘祝看看手里的小鸡儿,再看看刘庆,一脸茫然。

    刘庆赶紧说:“是在路上烤着吃。”

    这时,乡书手叫道:“路上不准带活物儿。”他心怀报复之意,态度有些恶劣。但他毕竟是为县衙工作,刘家人不满意也得忍着。什么叫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就是了。

    刘祝把小鸡儿还给刘庆,小鸡儿咯咯的叫唤。

    孙二娘跑来,看看丈夫,再看看儿子,忍不住又流泪了。

    刘山说道:“二娘,你哭啥子吗。我和二郎又不是不回来了。”

    “娘,你别哭了,照顾好哥哥,我们刘家就指望哥哥了。”刘祝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

    程云包了些炊饼递给刘祝。

    “云儿,照顾好哥哥。”刘祝叮嘱程云。此时他似乎相信了刘庆的话,程云是不会走的。

    “嗯,二郎君请放心吧。”程云点点头。

    “哥哥,我会照顾好父亲的。”刘祝又对刘庆道。

    刘庆点点头。

    “好了,快走,我可没功夫和你们扯闲。”乡书手不耐烦的挥挥手。

    此时,马德已经带着两个护院走远了。

    刘山和刘祝跟着乡书手走出院门,孙二娘和云儿跟着送下山坡,刘庆独自待在院子里,不忍去送。虽然他对这些人不熟悉,但这些人对他的关心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家人的爱。

    不一会儿,孙二娘和程云回来了,双双抹着眼泪。孙二娘尤为伤心,几乎哭出了声。

    刘庆不知道说什么好,更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孙二娘。他努力想象着这具身体原来的样子,好去安慰一下这个伤心的女人,可又感到迷茫。他想不出这具身体面对此景会如何去做,因为他一点儿也不了解这具身体原来的性格,更无法感同身受。

    此刻,刘庆只觉得尴尬,也觉得亏欠这一家人。当然了,他是代这具身体亏欠的。据程云所说,正是因为这具身体生病,才导致这个家庭走向贫困。

    从程云口中得知,这个家庭之前有六十亩地,是村里的三等户。要不是刘山不通文墨,这乡书手一职就是他的。刘山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从小就让两个儿子上学堂,只是刘祝天生愚钝,不是学习的料。而刘庆却灵光的很,他就指望大儿子了。刘庆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家里的希望和宠儿。

    刘祝只比刘庆小一岁,十岁就开始帮着家里做农活儿。这样,一家四口经营着六十亩田地,生活也算小康。

    若不是供刘庆读书,刘家的日子还能更好些。由此,刘庆得知,在古代一个读书人没钱是绝对不行的。单单买书,纸墨笔砚这些东西就花费不菲。再加上上学堂的钱,去州府甚至京城考试的路费,乡村三等以下的低等户是完全承受不起的。

    但穷人也不是无法读书,买不起书可以去抄,买不起笔墨可以自制,然后自学成才。不过到最后,考试的旅费又成了大问题。即便到了考场,能不能被录取还是个未知数。考中进士更是万人过独木桥,绝大部分学子都成了炮灰,纷纷落入桥下。

    这中情况下,有很多家庭便因学致贫。不过,程云也说,如果真是才子,即便是没钱去考试,县衙也会酌情补助的。看来,宋朝对文人还是很重视的。

    想想古代读书人的困苦,刘庆不禁心生感叹,还是现代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