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信念层(一)-第2/2页

加入书签
    由此可见,行为需要信念的支持。但是,这仅是自己思想而建立的信念,可以很片面和主观。而思想的速度很快,说过一千次的谎言都可以变成真理,在脑里重复一千次“他妒忌我有能力”的结论,很快便是“一定是这样”的“真理”了。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态,只看到听到配合这个信念的东西,很容易便把自己困在绝境!

    事实上,【没有任何信念在所有的情况里都绝对有效】。绝大部份的信念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但亦有少部份是因为我们接收时没有好好地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与其它信念契合),故此在某些情况出现时,发现有冲突的存在。我们称这些信念为‘限制性信念’

    有一位叫做konrad lorenz的行为学家,他曾经研究鸭子的行为。他发现刚出生的鸭子看见什么会移动的物体,就会把那样物体当成为自己的母亲,跟着那物体走。有一次,鸭妈妈被调走,而自己则在小鸭子出生的时候走来走去,后来小鸭子都跟着他,把他当成为鸭妈妈,甚至后来找回来鸭妈妈,小鸭子完全不理会它,继续跟着konrad走。konrad 甚至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把滚动着的乒乓球当成为鸭妈妈!小鸭子的大脑在出生的一刻便形成了一个限制性的信念。

    在印度,大象是用来搬运货物的工具。当大象在不需要工作的时候,那些工人用一条很小的魔术绳子套在大象的颈上,这条绳就可以把八千多磅重的大象牢牢地锁在一旁。他不会挣扎,不会叫喊,只会乖乖地静站着。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魔术并不是在绳子上,而是在大象的脑中。当大象还是幼小的时候,训练大象的工人便会用一条很粗的锁练把小象套住。只要它稍为用力挣扎便会非常痛苦。就算抵受得住痛楚,小象亦不能够逃脱。就是这样长期的不人道训练,以致小象从小便制造了一个信念:我是没法逃跑的。这个信念深深地烙印在它的大脑中,成为了它的紧箍咒,以致即使在成长后,就算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绳子扯断,它亦不会尝试去做。

    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些紧箍咒把我们缠住。在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圆满具足的。看看那些天真无邪的小朋友,都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创意无限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特别是上一代传统信念及价值观的影响,小孩的大脑会形成了很多限制性的信念,就如那只大象一样,一直在无意识地影响他的人生。

    典型的三大限制性信念是:

    无助:别人可以做到,但我无法做到。

    无望: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无价值:我可以做到,但我不值得拥有这些美好的事物。

    而预设前提就是对治这些限制性信念的,由此可见预设前提的重要性了。”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