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庭议(五)

加入书签


    平心而论,王匡觉得刘衎只要能够顺利长大并亲政,不说成为一代明君,但成为仁君定是不会错的。

    但现实里,无论是元后,还是父亲王莽都不会给他机会。

    只有真正享受了权利的人,才会知道权利的美妙。

    只要有机会,天下之主谁都想得到?

    有的为了享受他带来的一切,有的为了借助这个地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汉高后,汉武帝……

    来到了大汉,有时候连王匡自己都觉得自己可笑,若把这天下比作牢笼,他只是这牢笼中一只不起眼的鸟,只不过稍微有些不同,变成了一只变异的鸟。

    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回答刘衎的话,尽管他已经知道了答案,故而言之:“臣不知。”

    “不知?你当然知道,只是不敢说吧!

    这世上恐怕只有祖母蒙在鼓里,你王氏之心,路人皆知。或许这天下人,巴不得那样。

    我母有何错?我舅舅卫氏又有何错?

    呵呵,这天下,或许自朕登基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是我刘氏天下了,朕不服!真不要做亡国奴!”

    王匡皱了皱眉,隐隐觉得这刘衎和他几月前见的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整个人都有点魔怔了,这样会出大事的!

    不光王匡这么认为,就连他身后的亲信胡汤亦有察觉,似乎从那位在宫中当值开始的……

    “陛下,慎言之。”察觉有侍卫从远处赶过来,胡汤急忙提醒道。

    奈何刘衎根本不听劝,指着王匡,指着身后的高墙:“朕不会放弃的,朕要让刘氏祖宗看到,大汉将在朕的脚下,再次中兴!

    滚,你们都给我滚!”

    刘衎完了!

    这是王匡的第一感觉,他预料到了什么,本想再劝一下,见皇帝怒发冲冠的模样,最后只化作一丝长叹。

    在宫人的引路下,他走出了未央宫,沐浴在阳光下,回头望向那高高的宫墙,自小生活在那里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王莽的车驾早就不见了,想必已离开了宫城,去太傅府办公了,他只能步行找辆马车。

    但刚离开未央宫前的台阶,便看见前方走来一群人,他们边走边呐喊着。

    “游行?”

    王匡好整以暇的站在路边,这游行队伍如一条长龙,少说也有近万人,有穿着青衫的士子,有穿着朝服的官员,还有平民百姓。

    他们的诉求只有一个,要求给予王莽以“上公”的封赏。

    路过的百姓亦为之喝彩,人越来越多,因为害怕引起骚乱,未央宫四周顿时戒严,有将军驻守之。

    等王匡从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头发都有些杂乱,额头满是汗珠。

    “父亲还真是……得民心啊!”

    但他很快发现了不对劲,上下其手的摸了摸衣衫内外,有些哭笑不得。

    “这今日,居然还真的遭贼了。”

    庄子在长安城开的有十几家店铺,王匡大致记得最初开的那几家位置,赶到最近的一家,问掌柜的要了些钱财,便找了家饭馆,美美的吃了碗汤饼。

    自早晨站到午时,他是又累又饿,这顿饭吃的再香不过。

    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

    王匡虽是南方人,但对于面条却是爱的多一些。

    雇了辆马车,王匡打算先返回庄子,接下来除了安排那上林宛的畜牧业发展之事,还要准备太学的入学。

    当真是一入官场深似海,忙里偷闲得几回。

    “畜牧业之事,不能找当地的乡绅,他们大抵是不会合作,我可以召集长安附近新搬迁的流民,借用上林宛的荒地平原放牧,并逐渐扩大养殖的范围,待利益链条成熟,我就不相信他们不心动!

    这两日就要拿下方案,等入学后,可派遣人前去传令。”

    有了元后的背书,还有大司农的帮衬,另有长陵县令杜闲的辅助,王匡对于此事并不担心。

    没想到刚刚回到庄子,没来及喘口气,崔良便急匆匆跑了过来,满脸激动道:“小郎,成了!”

    “什么成了?”

    经过问询后,王匡才知道,崔良所说的成了,是玉米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