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00前替换-第2/3页

加入书签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 (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 (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十六 (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十七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十八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十九 (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二十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4]

    内容梗概编辑

    道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当仁不让于师。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修养

    君子无所争。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礼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政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