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禧煤烟(中)-第2/4页

加入书签
    正诧异间,赵恒朗声说道:“此物名唤蜂窝煤炉,烧的是石炭,用石炭做成蜂窝状的煤球,每日只需三、四块即可,整日不用熄火,一块只需石炭一斤到两斤多,即可做饭又可取暖,火力可大可小。”

    他此言一出,大殿里顿时一片嗡嗡的讨论声,大臣们都不敢相信,这莫不是赵家那位神仙祖宗施了法,要不然怎么如此省炭。

    鲁宗道再也忍不住了,出列躬身持笏行礼:“陛下此言可当真,微臣家中也是烧石炭,一日需要几十斤,此子为何这般省炭,莫非又是上天降下的神器。”

    他这话一出,大殿里有些大臣窃笑不已。

    王钦若看到众大臣无人敢接口,而天子赵恒脸色微红,又不好发作,当即出列奏道:“贯之(鲁宗道字)差矣,陛下这是向上天祈祷得来的神器,我大宋皇族的先祖便是赵老天尊,岂容你如此污蔑。“

    鲁宗道素来瞧王钦若不起,便怒目而视:“本官只是向陛下相询,干尔何事?”

    赵恒怕他们吵将起来,温言道:“贯之,此物乃是升王交于朕的,是上次献上灭蝗之法的高人呈上,苏州城里已在使用。”

    大臣们听说又是那位高人献的,疑虑消除了大半,灭蝗之法确实管用,想必炉子应该也不差,王钦若的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脸上无光的讪讪退回,心中对鲁宗道暗恨不已。

    鲁宗道躬身道:“是微臣失言,请陛下恕罪,请问陛下此炉该如何使用。”

    赵恒精神一振,招来昨日的侍卫前去扇风,那侍卫打开封火罩,狠命扇风,这炉子里的火苗越来越高。

    內侍随即放上水壶,不久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就开了,群臣看着炉子议论纷纷,赵恒道:“拿开水壶,让众位大臣一看火力。”

    大臣们纷纷走上前去弯腰看着火力,确实火苗旺盛?

    王钦若本是绝顶聪明之人,看着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么点石炭怎有如此大的火苗,又开始拍马屁:“吾皇英明,升王独具慧眼,此炉这般火旺可真是大宋的祥瑞啊。”

    五鬼之一的三司使林特紧密团结在王钦若周围,站在一旁道:“王相公说的不错,此炉火旺,若是真省石炭,我三司必大力打造。”

    “还是先看看再说,免得误事。”一旁的枢密使马知节横了一眼王钦若道。

    赵恒又吩咐侍卫关火,于是煤炉的火苗又渐渐弱了下去。

    看着群臣议论纷纷,赵恒得意洋洋的样子和昨日的赵受益如出一辙,他笑呵呵的说道:“此炉有各种样式,可不必用铁,打造的图纸就在宫里,下朝后朕便命盐铁司给诸位大臣宅子里都打造一个,也赐些煤球给诸位。”

    “臣等谢陛下。”众臣齐齐谢恩。

    “贯之?”

    “微臣在。”鲁宗道忙躬身出列。

    “此炉就赐予你,再赐你三十块石炭球,朕宫里的侍卫去你府上教厨子,如若属实,你须得好好宣扬。”

    赵恒这招用的很妙,你不是老反对朕么,朕今日让你自打嘴巴。

    不得不说大宋确实是个很随和的朝代,几代帝王对大臣百姓都很仁慈,再顶嘴的大臣也不会打击迫害。

    鲁宗道被噎的严严实实,只好领旨谢恩,带着炉子回家了。

    过得几日上朝时,秉性耿直的鲁宗道对那炉子赞不绝口,将煤炉子如何好用大肆渲染,并言称此炉是开封府冬日的福音。

    赵恒搞定了鲁宗道,便下令政事堂拿出方略,向各州城推广煤球炉。

    责成三司和太府寺立即储备过冬石炭,打击那些囤积居奇的木炭商贩,同时诏令全天下找寻石炭矿脉,对于提供矿脉消息者一经查实便予以重赏。

    自此开封城众百姓们纷纷在家中自砌炉灶和烟道,贫寒之家还出现四五家共用一个炉子,轮流做饭,夜间聚集一屋共同取暖,下层的百姓们是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的。

    皇帝赵恒也为了挽回封禅、蝗灾中有损的声誉,下令官营石炭不得涨价,冬日里比木炭、柴禾更经济实用的石炭实在是穷人的福音。

    有人喜便有人愁,对于开封城内的木炭商们简直是场噩梦,木炭商顷刻间倒下十有七八,百姓们拍手称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