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徐学谟更是好奇了,因为皇后昨日才驾崩,消息尚未诏告天下,此人看起来像山中人,又如何得知?
“请问你是附近的人?”
“是,也不是。”
“贵姓?”
“免贵,贱姓李。”中年男子说话铿锵有力,态度也不卑不亢。
虽然简短的几句话,可徐学谟感觉眼前这人是个读书人。
只不知有何来历。为什么知道皇后驾崩的消息?又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还要冒着风险私闯皇陵?
“请问李先生,为何要闯进这里?”
“我想看看大人为皇后娘娘选的吉壤是否能让皇后娘娘葬得其所。”
“莫非李先生会看风水?”徐学谟把这位自称李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
“村夫野老,略懂一点堪舆之学。”李先生微微一笑,如是般回道。
“那李先生不妨看看,哪儿合适?”徐学谟抬手一指,指向穆宗皇帝的昭陵附近,“我想定那儿如何?”
李先生看了一眼,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想说却又不好开口似的。
“李先生但说无妨,现在只是勘测几处地方,并未就此确定下来。”
李先生点点头,喃喃地道:“那块地若下葬大夫朝臣,肯定算得上是一块吉壤了,可作为皇后乃至天子的陵寝,李某还是觉得有所欠缺。”
“哦?欠缺在哪儿?”徐学谟旁边跟随而来的一位风水大师忙问。
李先生这才悠悠回道:“皇后或天子陵寝,必须拱、朝、侍、卫四全。就像皇上与皇后坐在金銮殿里接见大臣,两边必须有侍从,后面必须有高大威严的屏风,前面有玲珑的桌案,远处有列班的朝臣。若用这四全的法则来看徐大人相中的这块吉壤,朝臣与侍卫是不是都有点散乱?其势已经不昌隆了。”
说到这里,以徐学谟为首的一帮官员已是听得目瞪口呆,更加确定眼前人是一位读书人,应该不简单。
徐学谟观察了半天,还真是觉得那块儿可供选择,却没想到这位李先生上来就挑出了毛病。
换句话说,如果选定这方土地,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故而徐学谟连忙看了他身边那位风水大师一眼,却见风水大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儿,应该是被这位李先生说到心坎儿里去了。
出于自我保护的小心思,徐学谟又故意说道:“你这不过是一家之言,我与这位风水大师都觉得这块儿地方很不错嘛。”
“大人,我已说过,我只是一介村夫野老,不和诸位官员以及风水大师争短长,我只想说自己的观点。”李先生认真地强调道。
“那接着再说说看。”徐学谟想着反正今天也回不去了,多听几个人的意见也好,采纳与否姑且不说。
李先生环顾了一下天寿山,这时暮霭飘忽,影影绰绰的松林上头,到处都是盘旋而归的宿鸟。
李先生悠悠言道:“这天寿山水木清华,龙脉悠远,形势无可挑剔。放眼我整个华夏之地,也称得上是一片难得的吉壤,但是,望势寻龙容易,须知点穴很难啊!”
“李先生此话怎讲?”
“想当年永乐皇帝爷的长陵点的就是正穴,而一处吉壤,严格说来只有一个正穴,天寿山的长陵就是正穴。自永乐皇帝爷冥驾长陵,不知不觉一晃一百多年过去了,接着天寿山中又添了献陵景陵等八座皇陵。依我看,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天寿山的全民气之穴,只有长陵,其它皇陵的穴地是一穴不如一穴。”
李先生这话一说完,以徐学谟为首的官员全都傻眼了。
这天寿山有九座皇帝的陵寝,还有与皇帝合葬的皇后嫔妃们,但凡官袍加身的朝廷命官,谁敢对皇陵的优劣妄加评论?
即便内心觉得李先生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这时候也不敢吭声附和,一时间场面冷却下来。
徐学谟官儿最大,又是奉旨前来天寿山勘陵,却被人说得垂头丧气,好像这里再也找不到什么吉壤了,人家都明白说了一穴不如一穴嘛。
可又不死心地问道:“以你之见,皇后娘娘的寝陵不用选在天寿山吗?”
“我可没说。”
“那你刚说一穴不如一穴?”
“既然徐大人非要这么说,那我李某人只好干脆斗胆说一句,天寿山已经安葬了九位皇帝,地气已尽,为保大明之国祚昌盛,必须寻找新的吉壤,还是不要考虑这天寿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请问你是附近的人?”
“是,也不是。”
“贵姓?”
“免贵,贱姓李。”中年男子说话铿锵有力,态度也不卑不亢。
虽然简短的几句话,可徐学谟感觉眼前这人是个读书人。
只不知有何来历。为什么知道皇后驾崩的消息?又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还要冒着风险私闯皇陵?
“请问李先生,为何要闯进这里?”
“我想看看大人为皇后娘娘选的吉壤是否能让皇后娘娘葬得其所。”
“莫非李先生会看风水?”徐学谟把这位自称李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
“村夫野老,略懂一点堪舆之学。”李先生微微一笑,如是般回道。
“那李先生不妨看看,哪儿合适?”徐学谟抬手一指,指向穆宗皇帝的昭陵附近,“我想定那儿如何?”
李先生看了一眼,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想说却又不好开口似的。
“李先生但说无妨,现在只是勘测几处地方,并未就此确定下来。”
李先生点点头,喃喃地道:“那块地若下葬大夫朝臣,肯定算得上是一块吉壤了,可作为皇后乃至天子的陵寝,李某还是觉得有所欠缺。”
“哦?欠缺在哪儿?”徐学谟旁边跟随而来的一位风水大师忙问。
李先生这才悠悠回道:“皇后或天子陵寝,必须拱、朝、侍、卫四全。就像皇上与皇后坐在金銮殿里接见大臣,两边必须有侍从,后面必须有高大威严的屏风,前面有玲珑的桌案,远处有列班的朝臣。若用这四全的法则来看徐大人相中的这块吉壤,朝臣与侍卫是不是都有点散乱?其势已经不昌隆了。”
说到这里,以徐学谟为首的一帮官员已是听得目瞪口呆,更加确定眼前人是一位读书人,应该不简单。
徐学谟观察了半天,还真是觉得那块儿可供选择,却没想到这位李先生上来就挑出了毛病。
换句话说,如果选定这方土地,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故而徐学谟连忙看了他身边那位风水大师一眼,却见风水大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儿,应该是被这位李先生说到心坎儿里去了。
出于自我保护的小心思,徐学谟又故意说道:“你这不过是一家之言,我与这位风水大师都觉得这块儿地方很不错嘛。”
“大人,我已说过,我只是一介村夫野老,不和诸位官员以及风水大师争短长,我只想说自己的观点。”李先生认真地强调道。
“那接着再说说看。”徐学谟想着反正今天也回不去了,多听几个人的意见也好,采纳与否姑且不说。
李先生环顾了一下天寿山,这时暮霭飘忽,影影绰绰的松林上头,到处都是盘旋而归的宿鸟。
李先生悠悠言道:“这天寿山水木清华,龙脉悠远,形势无可挑剔。放眼我整个华夏之地,也称得上是一片难得的吉壤,但是,望势寻龙容易,须知点穴很难啊!”
“李先生此话怎讲?”
“想当年永乐皇帝爷的长陵点的就是正穴,而一处吉壤,严格说来只有一个正穴,天寿山的长陵就是正穴。自永乐皇帝爷冥驾长陵,不知不觉一晃一百多年过去了,接着天寿山中又添了献陵景陵等八座皇陵。依我看,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天寿山的全民气之穴,只有长陵,其它皇陵的穴地是一穴不如一穴。”
李先生这话一说完,以徐学谟为首的官员全都傻眼了。
这天寿山有九座皇帝的陵寝,还有与皇帝合葬的皇后嫔妃们,但凡官袍加身的朝廷命官,谁敢对皇陵的优劣妄加评论?
即便内心觉得李先生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儿,这时候也不敢吭声附和,一时间场面冷却下来。
徐学谟官儿最大,又是奉旨前来天寿山勘陵,却被人说得垂头丧气,好像这里再也找不到什么吉壤了,人家都明白说了一穴不如一穴嘛。
可又不死心地问道:“以你之见,皇后娘娘的寝陵不用选在天寿山吗?”
“我可没说。”
“那你刚说一穴不如一穴?”
“既然徐大人非要这么说,那我李某人只好干脆斗胆说一句,天寿山已经安葬了九位皇帝,地气已尽,为保大明之国祚昌盛,必须寻找新的吉壤,还是不要考虑这天寿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