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总第三百六十三章

加入书签


    梁红玉打听到锦阳县府就迁在伏龙山腹地的颖王村。

    这个村子她到过。当年围剿红军游击队时,就知道颖王村曾经是游击队的一个据点。

    在整个伏龙山中,颖王村是一个大村。村中一色曾姓,有近百户人家,建有曾氏祠堂。当年大姐的游击队就宿在祠堂里。

    她依稀记得,**的王元旅被大姐的游击队伏击后,包一天领着她到那一带视察。后来就不断听到有游击队在那一带活动的消息。

    她几次领着部队去寻找游击队,都无果而返。

    与大姐重逢后,有一次忆及此事,方才知道这是包一天施展的一个阴谋。她当时年轻幼稚,竟对大姐的游击队恨之入骨。

    梁红玉决定去颖王村拜访洪儒县长。因为自从母亲上了猫儿眼后,那里的一切生活开销,几乎都是洪儒县长提供的。

    锦阳县是大县,富县,洪县长执政多年,清明廉洁,深得百姓拥戴。

    加上他有誓死抵御日寇的精神,不当亡国奴的节操,在所有逃亡县长中树立了榜样。

    也正是由于他的坚守,所以像包一天这样家大业大的主,也没有投降日本人。这应该算是一件幸事。

    为了维护从武汉到南昌这条铁路大动脉的畅通,在赣北,日军集中了两个师团,一个支队的兵力。

    但是日军虽然占领着城市和重要的集镇,在乡村,尤其是山区,它没法占领。

    而为了阻止和牵制日军南侵长沙,粉碎日军妄图打通从东北到越南的交通计划,第九战区也集中了十几万人扼守在赣北地区。

    这直接威胁着日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是这些地方政权能够存在的大气候。

    这一天,下着毛毛细雨。赣北实际上己进入梅雨季节。梁红玉带着闵小青、文香和陈静,还有宋天成来到了伏龙山中的颖王村。

    关于颖王村名字的由来,坊间一直以来有一个传说。

    说是颖王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封地在扶桑,也就是现在的九江。这是刘邦消灭了异姓王之后封给他的。

    但颖王是一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人,每天只知道吟诗作画,风花雪月,极尽风流之能事。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觊觎皇权,将天生软弱且身体不好的太子刘盈扶为皇帝,实际大权却掌握在自己手中。

    吕后本是个阴险奸诈,心肠狠毒的女人。她曾用计帮刘邦杀了韩信,剁了彭越,对刘邦清除异姓王起了很大作用。

    现在一旦掌握了朝中大权,她就开始对刘姓的子孙下毒手。到后来,连这个毫无威胁的颖王也不放过。

    吕后先是把他贬到永州,后又贬到彭泽。颖王听从手下建议,为避风险,他带领家人隐居在这伏龙山中,并把刘姓改为曾姓。由此嗣衍下来。

    而由于吕后的倒行逆施,遂引出了以后的七国之乱。

    梁红玉是从锦苍公路转到锦霞公路的。这一段路程只有两个大镇子,即苍县的白水镇和锦阳的镇天镇。

    但因镇天镇在三年前毁于战火,已是一座废墟,到现在也没恢复重建。

    而白水镇不在锦苍公路上,镇上虽然驻有日军,但日本兵不敢轻易出来。故梁红玉带几个人敢走大道。

    梁红玉一进入伏龙山,就由洪儒的保安队接着。

    洪儒的县保安队是在红玉的保安团升级为警备团后建立起来的,到现在也有三、四个年头了。

    它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但站岗放哨,盘查行人还行。

    当下红玉由保安队带着进了颖王村,来到了曾氏祠堂。敢情洪儒县长也把县衙设在祠堂里。

    洪儒一听说是一群来历不明穿**军装的人,以为又是军队来索要军饷的。及至见了面,才晓得竟是多年不见的梁红玉。

    洪儒拄着一根文明棍,左脚有点跛,头上白发苍苍,明显衰老了许多。

    “洪伯伯,是我呀,我是红玉呀!”梁红玉望着有点耄耋老态的洪县长,紧抓住对方的两只胳膊,眼眶里有泪水在转动。

    “哎呀,是红儿?你怎么找到这儿来啦?”洪儒喜出望外。他也激动得老眼里溢出了泪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