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北门,东门都在告急。
前田没得办法,只好命令各门守住,他会派出支援部队。
可是他手中的部队有限,等到南门也在告急,他想完了,这中**队一定是志在必得。
他赶紧拿起话筒,向二郎镇请求援兵。
原来是李灿在虚虚实实用兵。
几个月下来,他已和当地的老百姓打得火热。打七桥镇,他首先就想到了这些老百姓。
他知道皖南此时有雾,而且雾大,他就打上了这张“天”牌。他让老百姓拿上了大批的“子弹”一一鞭炮。他让人们把鞭炮放进洋铁桶里。
老百姓可高兴啦!“哗啦!哗啦!”这一下还真把日本人镇住了。
日本人听到这“哗啦、哗啦”的响声,疑惑中国人手里不知有多少机关枪呢!
李灿还让老百姓站在四门外,放开喉咙大喊:“冲啊!杀啊!……”你说这声势还会小得了?
而他自己则率领着部队分成两股直攻东门和西门。他在进攻的时候也虚虚实实。
他要每个战士背上两个用稻草扎成的草人,一人前进,三人同行。你说这还不把鬼子搞懵了?
…………
严武英带着她的二郎队,正伏在日军要经过的山垭口上。这条道是二郎镇通往七桥镇的必经之道。
这时正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光景。按理,这时太阳早已经出来了。但这天却是雾气沉沉。
那雾好大,像一团团棉絮在山垭口上卷来卷去。石梅耳灵,她一直伏在地上听动静。
她在这方面似乎有特异功能,能听到或者判断出声音的远近和种类。此时她报告:
“队长,鬼子来了。是汽车的响声,应该有好多辆;还有摩托车一一对,还有坦克。坦克的声音特别:轧轧,轧轧轧轧……”
武英听如此说,拉了身边的苦姐,俩人往前又靠近了几米,一直到大道边。
不到喝一盏茶的功夫,就见日军的队伍过来了。
在前开道的不是坦克,而是摩托车。
紧接着的才是坦克;一共三辆,其中有辆坦克的盖掀开着,那上面正好站着一个日军军官,像是在瞭望什么!
最后面是汽车,汽车上满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日军队伍行进的速度很快,一眨眼的功天就没影了。留下的是冲天的灰尘和漫天的浓雾。
灰尘和雾气混合在一起,使得空气都变得凝固了。
武英对穿着一身国民党正规军服装的报务员唐英说:“赶紧发报,报告鬼子是三辆摩托车,三辆坦克,八辆汽车,总兵力有五六百人。”
已经在等待发报的唐英立即动手发起报来。她熟练地敲着,“嘀嘀嗒,嘀嘀嗒……”动作是那样优美而娴熟。
不一会儿,唐英就麻利地发完电报,立刻收到指挥部的回电:已悉,原地待命。
朱由忠带着曹坤、马操两个大队在头天下午就到达了黄竹墈。三人一起察看了周围的地形。他们一边看一边为李灿选了这么一个好地方而高兴。
黄竹墈,是皖南典型的红土地貌。两山相夹的这段山谷约有三、四华里长。
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而以黄竹为最多,黄竹墈即以此而得名;黄竹把一条简易土路遮挡得隐隐约约。
日本鬼子占据了二郎镇和七桥镇后,经常有汽车往来,其路面才稍显宽了些。
但是因为二郎山地区有很多的中国武装存在,比如国民党的第三战区,在金角镇就有五十九师,还有皖南游击纵队。
**的武装也不少,新四军的第三支队就活动在该地区;新四军的军部便设在离此二三百里的泾县。
加上二郎镇他们立足未稳时遭到支那军的袭击,小林多次联队长及十几个佐级军官死于非命。
所以他们平时的行动便格外小心。他们给养和装备的补充都靠水路经冷水河往冷水滩转送,至二郎镇储备,然后往二郎山和七桥镇运送。每次都派了足够的兵力保护。
察看了地形后,朱由忠立即吩咐两个师弟加紧督促部下构筑工事。曹坤的第一大队负责东山,马操的第二大队负责西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