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莽女冲撞,宪政之思-第2/4页

加入书签
    “从军之事我也可以帮你安排。”顾应慧看了李茂林一眼,口气缓和下来,说道:“到了广州且先等我消息,你善骑,武艺也好,尽量帮你找个能发挥所长的部队吧!”

    “那就劳大人费心,小的先行谢过。”李茂林强笑着拱手致谢。

    李英梅后悔万分,不知竟搞到这般地步,连哥哥的前程都受了影响。好半晌才抬起头,对哥哥低声说道:“对不起,大哥,是小妹任性,连累了你。”

    “莫说这话。”李茂林努力装出洒脱的样子,摆了摆手,停顿了半晌又好奇地问道:“米大人推荐你去王府作护卫,本是好事儿,你咋不愿意呢?”

    “我,我就是觉得殿下,封赏那姓吴的汉奸,还有女鞑子,有些,有些——”李英梅讷讷地也说不完全。

    “小民之见。”顾应慧耳力极好,听得清楚,不由得一哂,说道:“若殿下似你这般想法,国战不知打到什么时候?不过封了个虚职,若能瓦解清军,不战而胜,沙场上不知要少死多少人?多少老百姓能早日从鞑虏手中得到解放?哼,和你说,你也不明白这些大道理。”

    “我——”李英梅确实一下子听不太明白,但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是想左了,不由得惭愧地又低下头。

    ………………

    “以后凡是有司已按律定罪判罚的,孤不干涉。”朱永兴将向他请示勾决的案卷推还给机要室主任查如龙,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有情可悯的,或是关系重大需要特例的,单独挑出来,由孤决定是否特赦。”

    “可律令若有漏洞呢?”查如龙似乎觉得朱永兴有些倦于政事。委婉地劝道:“这勾决大事,历朝历代可都是由——”

    “孤知道。”朱永兴轻轻摇头,说道:“你还不明白孤的心思啊!金口玉言,生杀予夺,岂不是非刑而罪?孤不想如此啊!嗯,或者说是要做些改变。古时便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说。然为何又有‘刑不上大夫’?从眼前讲,孤尊重律法,不非刑降罪,可安多少人之心?再从长远看,也少了桀纣之君,少了比干剜心、武穆冤死等惨事。”

    查如龙稍微有些醒悟,安众人之心,应该指的是降兵降将,或者还有十三家众人。虽然目前都整编为明军。但这些人难道会没有疑虑?自古皇帝起初宽仁厚道,之后出尔反尔的事情又有多少?

    “至于律法漏洞或不适宜之处,发现之便改之,世界上又有哪国律法敢自夸尽善尽美,绝无不妥。”朱永兴继续说道:“孤不是已命刑部召集人手,仔细研读分析《大明律》,或增或改,使之能适应时代形势的变化。这将是长期的过程。岂能一蹴而就?”

    一个现代国家,或者近现代的国家。相对完善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而法治取代人治,更是进步文明的表现。早晚会走这条路,由朱永兴进行改变,应该更有成功的希望。由上而下,这叫开明;由下而上。则叫革命。朱永兴想得清楚,这不仅是在缔造一个法治国家,更是为子孙后代谋福。

    “王在法下,这话现在不能说。”朱永兴微笑着说道:“权威嘛,孤还是要保持的。但不能说却可以做。先形成这样一套约定成俗的规则,等大家习惯了,等到中兴大业成功,再宣之于外。然孤不干涉有司,却要有特赦权在手。这个,你懂的。”

    “这个,属下要细细思虑,方能懂得殿下深意。”查如龙苦笑了一下,老老实实地说道。

    “呵呵,那便慢慢想,可也别太过劳神了。”朱永兴点了点桌案,说道:“孤想重建内阁,你觉得如何?”

    “这个——”查如龙知道凡是朱永兴说出的,即便是众所周知的名词,也定然会有所不同,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不知殿下是仿效洪武年间的殿阁,还是成祖时的内阁?”

    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明洪武元年设左、右丞相,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为其属员。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废丞相,使六部直隶于皇帝,国柄遂集于皇帝一身。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殿阁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