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农村那些事

加入书签


  曹老爷子先去了离家最近的一块地,这里种着好几种蔬菜,白菜刚长出来不久,估计是他在城里住这一段时间种下的,有两溜韭菜刚割过,葱也割得才剩了几根。还有一片不知道还没种东西还是没发芽,光秃秃的。

  他又去了另一片分给家里的田地,这里种着麦子,他进去仔细看了看,长得还可以。

  他又去了更远的一片地,远远地,就看见很多人在田间忙碌。

  农村的土地已经承包下去了,鉴于土地的位置不一样,条件不一样,村里都是把一大片连在一起的按人头按家庭按亲疏关系给大家分的。他们村有三四块这样的大田,分散在村落四周,每块都是这样分的,免得有人想要这边的,不想要那边的,显得不公平。

  曹老爷子家其实算是三家,曹老爷子夫妇俩,曹定邦一家,曹定跃一家。曹定邦一家原来是四口人的份例,后来俩孩子考上大学户口迁走了,成了城镇户口,所以也就剩下两人,同样的,曹定跃家的曹娥考上大学后,户口也跟着迁走了,也剩下两人。

  全村人都很羡慕他们老曹家,你看看人家的下一代,一个个都混成城里人了,一个个小辈都考上大学了。

  羡慕的同时也嫉妒,所以他们家的孩子一迁出去,就有人找村干部,要重新分地。

  村里不可能因为走了一个人就立马重新分地,村里的当季庄稼都还长在地里呢?你愿意大家还不愿意呢。

  村里还有婚丧嫁娶造成的人口流动和改变,所以村里的做法是过几年就趁着一季刚完另一季还没开始之时,按每家的新人头把田地再重新分配一下。

  这就造成了,大家在一块田地里种着相似的作物。总不能村里要重新分地了,你家的庄稼还没收割,不收割就耽误新主人的种植计划,会产生很多新矛盾。

  大家就心照不宣地选差不多一样生长周期的作物来种植,你的地里种玉米,我可能种芝麻,他可能种黄豆,都是秋季作物,等一起收割了,田地重新一分,都种冬小麦。大家都在忙碌的这块地里要种的是棉花。

  棉花育苗要暖和一些的温度,所以很多人是在田间地头深挖了一块,种下种子后,用大棚塑料布遮盖,这样就可以保证出苗率和最初的成长。

  有些舍不得买大棚塑料布的,想法子在自家屋子里开辟出育苗床,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等天气暖和一些,就可以把棉花苗移栽到田地里。在地头育苗的另一个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不用跑回村去用扁担和箩筐把苗挑过来。

  幼苗比较弱小,移动的距离越长,造成的损失率就越高。

  前些年曹定邦大棚种植蔬菜,虽然有折损,凑合着用来育苗的塑料布还是有的,所以选择的是地头育苗。

  曹老爷子到地头的时候,曹定邦还在小心翼翼地埋头起出棉花幼苗,根本没意识到老爷子回来了,旁边一家人的招呼声惊醒了他。

  “曹大爷,病好了?你看,你去住院这么长时间,我们忙得也没时间去城里看你。”

  “二虎啊,知道你们忙。这不,我也惦记着家里的活计,欸,我这一惦记啊,病就好了,赶紧就回来了。”

  “曹大爷,有我定邦叔在,你还担心家里的农活?”

  曹定邦站起身,跟老爹打招呼,“爹,你回来了?咋不在家歇着?”

  “我不刚说过啦,不放心,过来看看。”

  “那,爹,你先到田埂上坐着歇一会,我把这起出来的种下去,咱就先回家。”

  “你去忙吧,我走走。”

  躺了那么多天,他发现田间地头走走也挺好。

  听见附近有人说回家吃午饭,曹定邦赶紧加了一句:“爹,你饿不?”

  “你嫂子和蔓蔓在家做饭呢,别担心。”

  “蔓蔓也回来了?”

  “嗯,下午让她们过来帮你,女人家,这些细致活她们动作快。”

  旁边的村民听见了,插话问道:“哟,曹大爷,你家那出国的丫头回来了?”

  “回来了,专门回来看我的。”

  有一个出国的孙女还很是面子有光的,更何况这孙女还专门回国看望自己,不能不拿出来显摆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