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宋军大溃(求订阅!)-第2/3页

加入书签
  战了近一个时辰,赵明胳膊中箭,杨可世更是身中铁蒺藜箭,伤及骨头,血流满靴,可即便这样,他仍怒发冲冠,以口咬着缰绳,双手各持一杆枪,悍勇屠戮,后来被打下马,被缰绳拽掉了两根牙齿,胸腹皆中箭矢,他徒手还杀死了几十人!

  杨可世不可谓不悍勇,不可谓不舍命死战!

  后来,种师道亲率大军赶来,将辽军驱逐到河北岸去。

  公平公正的说,这场战斗,双方是不分胜负。

  这天夜里,为防备辽军过河偷袭,种师道下令:“各处军营都整夜敲鼓。”

  耶律大石的确有乘夜过河偷袭的意图,可他听到南岸整晚鼓声不断,怀疑宋军也许会趁夜色北上偷袭,于是下令全军保持戒备状态。

  天亮后,耶律大石率军来到河岸,只见对岸宋军坚守壁垒,戒备森严,遂不敢贸然过河作战,两军便形成了隔河对垒之势。

  同一天,辛兴宗率领西路军按计划进驻范村。

  范村村东有一座孤山,令宋军意想不到的是,北辽四军大王兼北枢密院使萧干,竟敢悄悄登上孤山。

  见宋军新来,毫无准备,萧干立即回去亲起大军来攻。

  不久,萧干便率军前来,随即突然向范村发动进攻。

  宋军前军将领王渊,以及刘光远、翟进、赵诩等将,各率所部与辽军接战。

  可辽军攻势凶猛,竟将宋军诸将围堵在孤山之下,主将王渊更是中枪差点坠落马下。

  正在胜败未决之时,辛兴宗亲出,以上将军节钺督战,才将萧干打退。

  前线的事,童贯很快便知道了,随即宣抚司便发来文牒令种师道与诸将商议是否退军?

  种师道立即召集和诜、杨可世等将开会。

  经过这两战,诸将一致认为,辽军实力尚存,不把西军主力调来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先回师雄州,再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和诜认为,两军彼此初无战意,都是因为杨可世擅自过界杀敌,以致兵结不解,现在两军隔河对垒,如果突然撤退,就是自示其弱,若辽军乘机追袭,结果难以预测。

  种师道觉得和诜所言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令他将这个看法写成报告,禀报宣抚司。

  童贯对东西两路军的表现都很不满意。

  当初,出兵之时,童贯满以为可以震慑辽军,甚至幻想可以一举收复燕京。

  没想到,跟辽军交手了之后,不仅没赢,还稍稍落了一点下风。

  面对这个情况,童贯决定执行赵佶巡边三策中的下策,也就是“全师而还”。

  稍后,童贯命令种师道率东路军退回雄州,辛兴宗率西路军退回广信军。

  接到童贯的撤军命令之后,种师道打算马上组织撤军。

  杨可世对种师道说:“现在辽军的气焰很是嚣张,若知道我军有撤退之意,必定随后袭击。”

  种师道深以为然。

  黄昏时,种师道下令,先将大批辎重悄悄南撤。

  半夜时,大军开始拔营南归,种师道令精锐军马殿后掩护。

  尽管宋军想秘密撤走,但还是被辽军发现了。

  耶律大石得到消息后,当即骑马来到河岸往南岸眺望。

  见宋军主力果然撤走,只留下少量兵马守关,耶律大石马上派人去向萧干报告,同时令轻骑兵立即集结过河追击。

  白沟河距离雄州仅三十里路,中间有一个地方叫古城,辽军在这里追上了宋军。

  两军相接,鏖战激烈。

  实时,北风,大雨,震雹如拳椀,人不能相视。

  可环境虽然如此,但耶律大石及手下辽军骑兵仍紧咬着宋军不放。

  马军对步军的优势,在此战之中显现得淋淋尽致。

  宋军负责殿后的精锐军马很快就被数量数倍之的辽军骑兵击溃,然后辽军骑兵一路掩杀。

  宋军大溃!

  甚至就连都统制种师道和与监军崔诗都差点死在辽军的这波攻击之下!

  童贯得到消息之后,当即下令:大军不得入城——童贯担心宋军入城时会将辽兵引入城内,那样的话,雄州可能就会陷入辽军之手,遂下令关闭城门。

  宋军将士见状,纷纷大喊:“别关闭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