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西渤泥都护府(3)-第2/3页

加入书签
    明郑如今的都护府、大都护府体制比之前都督府的时代有了绝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出于分权的目的,因此除了最高长官都护和大都护是由蕃洋列国衙门派人出任的外,负责领导政事的长史是由吏部调派、负责军务的司马是由枢密院派出的,而驻军则挂在水师西洋舰队的名下,殖民地财政收支除自行满足的部分以外其余则有兵部和蕃洋列国衙门分摊的。

    虽然看起来有些凌乱,但是枢密院掌军的宗旨却没有变动,所以就见梁姓司马和长史郑琼对视一眼后站了起来报告道:“诸葛大人,如今西渤泥共有龙骧军八百二十七人”

    随着都督府改制为都护府和镇守府,龙骧军也一分为二,其中挂在舰队和都护府名下的继续称为龙骧军,而挂在镇守府以下的则称为伏波军,伏波军没有师级编制,最大的镇守府也只辖一个旅,最小的不过只辖一个团,其番号为镇守府加上旅或团,譬如大衢山镇守府辖一个团,该团便称为伏波军大衢山团,又如松(江)太(仓)镇守府辖一个旅,因此该旅第一团便被称为伏波军松太旅第一团。至于挂在都护府名下的龙骧军与舰队名下的龙骧军的区别在于舰队名下的龙骧军都是整师的编制,而都护府名下的龙骧军因为各种原因都是畸零不符合师旅团的正规编制,通常只是若干哨队的集合,西渤泥都护府的情况也是如此。

    “另外西渤泥方面还有**的船队一支,共有三千料软帆巡航通报船和一千五百料软帆通报船各一只、三只五百料单桅软帆海防巡检船、二千五百料大福船和大广船各一只、三千五百料大鸟船两只、小型渔船十一只。”梁司马继续报告道。“淩牙门开郡之后,都护府将调拨其中福船一只及龙骧军二百员携大佛郎机及小型红夷炮各一位常驻淩牙门。这样一方面可以应对苏门答腊及马来各国的武力试探,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粮食及海上补给的压力。”

    计划是不错,但这么一来淩牙门郡的规模将很小,当然这也比较合符当前西渤泥的人口情况,想来随着招揽人口及开垦田亩的增加,解决了粮食问题的驻军将适时增加。

    诸葛枫叶还没有点头,梁司马言道:“至于调走两百战兵后西渤泥的防御问题,我等也是考虑过的,西渤泥这边除了国内调遣的戎兵外,还有地方乡勇,这方面的情况就让兵房区主政为诸葛大人介绍吧”

    兵房区泳萍含笑站了起来:“梁大人点名,下官就僭越了。”

    欧主政随后报告道:“西渤泥如今治民八千七百二十四户,其中汉民三千另七户,其余为黎、苗、瑶、山哈各族及归划的本地土著。归化土著和山哈姑且不言,汉、黎、苗、瑶各村均承担军役,当然咱们这地方不比国中,养不起那么多兵,所谓军役就是初一、十五按时操训,以为土人来犯时守备各自村寨的力量。”

    由于老弱病残大都无法适应漂洋过海的煎熬以及到达后的水土不服,因此西渤泥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青壮年,所谓户也是由一对夫妇加上若干新生儿组成的。同时鉴于婆罗洲的土著们对明郑的屯驻多有戒心,因此时常会有傻乎乎的部族冲出来劫掠。这些部族自然将遭到驻军的严厉打击,但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西渤泥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男性户主都是民兵乡勇,而龙骧军则是机动打击力量,所以机动兵力少一点最多战时调动起来比较紧张,倒也不会影响各处村寨平时的防务。

    区泳萍说完后还补充道:“当然,若是藩上能多调些援兵来就最好不过了。”

    “援兵是会有的。”诸葛枫叶虽然不是兵部的人,但兵部正在想办法安置被削减下来的新附军及清军俘虏的消息却也有耳闻,其中一部分人据说要派到开矿、一部分要派去修建夏王城,但是可以肯定有一部分中下级军官将被遣送至海外都护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诸葛枫叶才会大胆许诺,当然这也跟郑克臧重视淩牙门开郡有关,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了郑克臧的关注,不但兵部要多派兵马,蕃洋列国衙门也好想办法多派移民。“只是从国内调转费时费力,还要多靠自己。”诸葛枫叶说了几句官面文章,随后又问道。“淩牙门牵涉西洋列国,几位大人又如何保证在筑砦之前,几方不出手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