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天经地义

加入书签


  家乡遭灾流落异地的灾民,不想返还原籍的话,可在当地府衙挂上号,然后找一处地方落脚,开荒种地养活自己。

  三年后,官府清查人口重新造册时,自会添上去。

  但要确保,此人不是逃民,也不是逃犯。

  之所以有这个规定,主要是防那些想逃避赋税,或者想到那繁华富庶之地安家,户籍迁不走,就故意伪装成流民的人。

  孟里正觉得流浪汉肯定不是这种,关北又不是繁华地,脑子有病才想往这迁。

  至于第二种……

  季妧把流浪汉安置在土屋那会儿,他觉得不妥,偷摸去看过一回。

  被吓得如何屁滚尿流且不提了,他当时就认定流浪汉非恶即歹。

  为此他特意去了趟县衙,发现近两年朝廷下发的重犯通缉告示中,面貌特征各方面并没有和流浪汉相符的,这才稍稍安了点心,但还是有些疑虑。

  他把这疑虑说给了季妧听。

  季妧怕他查来查去,最后查到逃兵上去,忙转动脑筋,为流浪汉现编了一个凄惨的身世背景。

  大致就是,流浪汉原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和家人外出时遇到了山匪,家当被抢劫一空,全家都遭了毒手,只有他险险捡了半条命,流落到大丰村。

  孟里正听罢,很是同情了一番,显是信了。

  季妧松了口气,问他怎么个特例法?

  孟里正就给她解说了一下。

  “要么运气好,逢上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朝廷开恩大赦天下,准全部浮逃人无罪,那么他们便可立刻落户。

  要么就是入赘到家境殷实又缺男丁的寡妇家,再或者你这种女户……这个规定,也是近几年才有的,朝廷为了鼓励……咳。”

  孟里正话没说完,季妧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为了鼓励生育吗。

  其实何用鼓励?只要国家太平,老百姓吃饱穿暖有地种,人口自然会上涨。

  总比竭泽而渔之后,再想尽各种办法亡羊补牢的强。

  不过这些都不是她该操心的事,她能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

  “所以流浪汉可以入我家户籍,然后我们才能领婚书,婚事才算成,对吧?”

  孟里正点头,回屋拿了笔墨出来,放在当院的桌子上。

  “你要真决定了,就把你家基本情况写上去,流浪汉的添到最后,知道怎么写吧?算了,还是我来给你说说。”

  孟里正让她写的这个,其实就是大周的户口簿,有点类似于唐朝的“手实”。

  季妧在脑子里想了一会儿,提笔落墨。

  “户主,季妧,年拾陆岁,丁女,左耳垂有痣,女户。

  男,大宝,年陆岁,继弟。

  右件人见有籍。”

  这句话是说,季妧和大宝目前都有正规户口。

  “夫……”

  写到夫的时候,季妧停了下来。

  这里只需要再写上流浪汉的性别、姓名、年龄、身体状况以及上户口时间,就完成了。

  可惜,季妧除了知道他性别男,对他的姓名和年龄一无所知。

  “那个,里正叔,我想起来我还有点急事,要不我拿回去,写好给你送来。”

  里正又不急,摆摆手同意了。

  季妧拿着那张纸,直接去了土屋。

  她昨天离开时交代过流浪汉,让他这几天哪也别去,免得需要他时找不到人。

  结果去到土屋,又是空的。

  本来时间就不够,总不能再像那天似的等到天黑。

  季妧估摸着流浪汉去后山了,把土屋门带上,也去了后山。

  流浪汉怕吓到村民,上山下山都是小路,但问题是小路也挺多的,不知道是哪一条呀。

  季妧根据从土屋到山脚的来路判断了下,觉得流浪汉很有可能选的是东边,于是她很果断的选了西边。

  若是可依据常理来推测流浪汉的心思,她也不会每每被堵的哑口无言了。

  小路不比大道好走,等气喘吁吁爬到半山腰,季妧开始后悔了,怕是自作聪明白跑了一趟。

  两手撑着膝盖,弯腰喘了会儿气,决定还是回去老实等着吧。

  结果一抬头,就看到正前方一个高大的身影正朝这边走来。

  他头发仍披散着,很好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