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王亦选在这儿引用这一句,既是用琵琶记的典,也是借天下无贼剧情的梗,还挺恰当。
在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黎叔,是个偷盗团伙的头儿,一贯心狠手辣,但是对于刘德华饰演跑单帮的义贼王薄,很是欣赏,打算收为己用。
可是,出乎霸道黎叔所料的是,这个义贼王薄竟然不为所动,而是秉承盗亦有盗的原则,只相信最纯真的爱情,最后甚至与刘若英扮演的王丽一道,帮助王宝强扮演的最善良的傻根儿,不惜与强大的团伙为敌。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这句话,就是黎叔在了解王薄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之后,说出的无奈之语。
而说出这句无奈之语后,黎叔已然动了杀机,下了必杀令。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杀之以绝后患。
与之相应的,高平川对王亦选也是这样,既然你不能为我所用,还要坏我的好事,那么只有一条路,就是拿你开刀。即便你是从中央挂号来的,也照杀不误。只不过,要杀得有策略一些,不要太明目张胆而已。
还能做到不明目张胆?
当然能!
对于像高平川这样的“明暗高手”来说,不明目张胆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至少有两种手段可以解决问题。
第一,退而还之。你王亦选不是从上面披红挂彩而来么,那就找人向上反映,说你到了基层后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当了西京一把手就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又仗着朝中有人,压根儿不把省委当回事儿。长此以往,也不会把中央当回事儿,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就该成为荼毒一方的祸害了。
别说,高平川想到的这第一计,还真是够毒。
正所谓将心比心,知己知彼,方为取胜之道。高平川们敢胆这么做,还真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煞费心机。试想想,如果站在中央的角度,把王亦选这样的天子骄子派下来,肯定也是担着风险的。
会担什么样的风险?
至少有两种风险。
第一种风险是不接地气,不为当地所接受。挂着重点培养的光环下来,却自视清高,根本融入不了当地的情境。这样的人,可不在少数。
不过,王亦选还好,作为路老爷子的嫡传弟子,从校门走出来,也去了不少地方。包括国家发改委、上海的一个郊县,甚至还去到西康邻省最穷的一个县当县委书记。再后来,才是西康省发改委,然后才是西京市。
所以,对于这个不接地气的风险,王亦选并不害怕。
那么,第二种风险呢?
第二种风险是太接地气,直接在当地自成门派,就地坐大,甚至不听中央招呼。
这一条可最是致命,一旦提升到了这个地步,可就等同于薄、王,不得不让人警惕了。
所以,就算王亦选非常坚决彻底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可一旦被高平川等人安上了这样的“头衔”,那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更何况,高平川此时的丑恶嘴脸还没完全暴露,仍然冠冕堂皇地代表整个省委。
这就叫人很无语了!
就算中央明察秋毫,通过详细周到的调查,还王亦选一个清白。但是调查总是要花时间的,再加上众人揣摩、风声鹤唳,一来一去,很有可能就把王亦选晾在这儿了。
这时候,要是王亦选自身素质不过硬,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很有可能不用高平川等人再进谗言,就主动要求中央把自己调回去了。
看看,这就叫退而还之。只是找人说些风言风语,就可以借“谣言”这把刀杀人。
够恶毒吧!
想当年,袁崇焕一世英名,数度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甚至在宁远一战中重伤努尔哈赤致其身亡,还在皇太极举兵攻至广渠门外时奋力将其击退。由此,袁督师获得了生前的极大荣耀,加封太子太保,得赐蟒衣银币。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袁崇焕广渠门外扬威,拱卫京师成行后,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怎么也打他不过的皇太极,这会儿改“硬拼”为“软攻”,只用了一句谣言,就让不可撼动的袁崇焕轰然倒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在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黎叔,是个偷盗团伙的头儿,一贯心狠手辣,但是对于刘德华饰演跑单帮的义贼王薄,很是欣赏,打算收为己用。
可是,出乎霸道黎叔所料的是,这个义贼王薄竟然不为所动,而是秉承盗亦有盗的原则,只相信最纯真的爱情,最后甚至与刘若英扮演的王丽一道,帮助王宝强扮演的最善良的傻根儿,不惜与强大的团伙为敌。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这句话,就是黎叔在了解王薄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之后,说出的无奈之语。
而说出这句无奈之语后,黎叔已然动了杀机,下了必杀令。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杀之以绝后患。
与之相应的,高平川对王亦选也是这样,既然你不能为我所用,还要坏我的好事,那么只有一条路,就是拿你开刀。即便你是从中央挂号来的,也照杀不误。只不过,要杀得有策略一些,不要太明目张胆而已。
还能做到不明目张胆?
当然能!
对于像高平川这样的“明暗高手”来说,不明目张胆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至少有两种手段可以解决问题。
第一,退而还之。你王亦选不是从上面披红挂彩而来么,那就找人向上反映,说你到了基层后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当了西京一把手就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又仗着朝中有人,压根儿不把省委当回事儿。长此以往,也不会把中央当回事儿,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就该成为荼毒一方的祸害了。
别说,高平川想到的这第一计,还真是够毒。
正所谓将心比心,知己知彼,方为取胜之道。高平川们敢胆这么做,还真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煞费心机。试想想,如果站在中央的角度,把王亦选这样的天子骄子派下来,肯定也是担着风险的。
会担什么样的风险?
至少有两种风险。
第一种风险是不接地气,不为当地所接受。挂着重点培养的光环下来,却自视清高,根本融入不了当地的情境。这样的人,可不在少数。
不过,王亦选还好,作为路老爷子的嫡传弟子,从校门走出来,也去了不少地方。包括国家发改委、上海的一个郊县,甚至还去到西康邻省最穷的一个县当县委书记。再后来,才是西康省发改委,然后才是西京市。
所以,对于这个不接地气的风险,王亦选并不害怕。
那么,第二种风险呢?
第二种风险是太接地气,直接在当地自成门派,就地坐大,甚至不听中央招呼。
这一条可最是致命,一旦提升到了这个地步,可就等同于薄、王,不得不让人警惕了。
所以,就算王亦选非常坚决彻底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可一旦被高平川等人安上了这样的“头衔”,那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更何况,高平川此时的丑恶嘴脸还没完全暴露,仍然冠冕堂皇地代表整个省委。
这就叫人很无语了!
就算中央明察秋毫,通过详细周到的调查,还王亦选一个清白。但是调查总是要花时间的,再加上众人揣摩、风声鹤唳,一来一去,很有可能就把王亦选晾在这儿了。
这时候,要是王亦选自身素质不过硬,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很有可能不用高平川等人再进谗言,就主动要求中央把自己调回去了。
看看,这就叫退而还之。只是找人说些风言风语,就可以借“谣言”这把刀杀人。
够恶毒吧!
想当年,袁崇焕一世英名,数度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甚至在宁远一战中重伤努尔哈赤致其身亡,还在皇太极举兵攻至广渠门外时奋力将其击退。由此,袁督师获得了生前的极大荣耀,加封太子太保,得赐蟒衣银币。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袁崇焕广渠门外扬威,拱卫京师成行后,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怎么也打他不过的皇太极,这会儿改“硬拼”为“软攻”,只用了一句谣言,就让不可撼动的袁崇焕轰然倒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