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双重优势-第2/3页

加入书签
    所以实际上,推销电脑的活儿,卓群仅仅干到了期末考试前,就坚决不再碰了。

    而是凭借这一个另辟蹊径获的法子,一举就实现了名利双收。

    具体说起件事儿,那恐怕得先卖给关子,介绍一下九十年代报刊业的情况了。

    应该说,从改革开放起始,我国的报刊业就很快就完成了复苏,进入到大发展时期。

    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刊读物百花绽放,如雨后春笋一样创刊。

    以至于发展到九十年代时,全国报纸和杂志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不说正儿八经的报刊了,就是各种文摘之类的报刊,都让人数不过来。

    但有个前提别忘了。

    这种发展可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大背景下,在广告商们旺盛的需求下促成的。

    所以报刊业的发展就注定要屈从于经济规律。

    哪怕提供给人们的是精神产品,也不可避免的被金钱所主导趋势。

    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受欢迎的刊物和内容,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由于生活节奏快了,人们的耐心少了。

    行业大扩容了,各个刊物多不胜数。

    那么报纸杂志,就必须以猎奇来吊读者胃口。

    过去的老派新闻工作者是拿报纸当自己眼珠子的。

    恨不得为个标点抠半天,写的东西也注重精神境界,讲究文艺性。

    但很快就不行了,市场的检验很有点水火无情的意思。

    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往报摊儿上一放,读者一目了然。

    如不是精彩的叫座文章,没人往里白扔钱。

    于是报刊卖“修辞语法”卖“纯文学”再也卖不出去了。

    小说、诗歌、散文能产生效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有那些惊险奇特的新闻、深层次的报道才能拥有读者。

    尤其是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还有就是追星族所关心的影星歌星动态,球迷们关注的重大体育赛事。

    以及收藏者们所关注的收藏信息,市场行情变动。

    就这样,一种极受民众欢迎的新型新闻写作题材应运而生。

    这就是涉及到社会热点现象的“社会纪实”,又或是叫“热点追踪”。

    除此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变化,是“稿荒”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早在1993年初,随着南方几家报纸的“周末“崭露头角。

    一场波及大江南北,围绕着“周末版”的报刊大战在京城拉开序幕。

    而当京城几家大报有样学样,推出的“周末”正式反守为攻之后。

    “周末版”不但成为了各家刊物争夺读者的主要战场,也由此形成了经典定式。

    那就是以社会热点新闻、社会大特写、影视体育明星动态和消费休闲娱乐为主的“四大块”。

    显然,各村各户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长出好庄稼来才有好收成。

    所以但凡当编辑的,无论大报小报,大刊小刊。

    其实最想要的就是高质量的稿子,也最怕没有稿子。

    可惜眼下的社会恰恰又处于“经商热”之中。

    真正的专业记者反倒视写这些文章为苦差,避而不及。

    为什么?

    因为什么都涨,稿费没涨。

    拿一篇特写文章来说,需要深层次的采访。

    这绝不是三天两早晨就能完活儿的,这是一项大工程。

    再熬几个晚上写出来,也不过几百元的稿费。

    反过来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发一条百十来字的消息,就能领好几百的红包,外加一顿美餐。

    如果再碰上一个企业的“软新闻”,价码更是以万计算的。

    不用说,有容易的赚钱法子,谁还在笔头子上下功夫?

    文化人也懂价值规律,市场就像一只无形大手“拿”着所有人。

    所以专业稿件来源和很少,为补不足,报社也就只有外购稿件一途了。

    这就把许多行业外的散兵游勇给引入了这一行,成为了主要撰写纪实文章的大军。

    那么想想看吧,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卓群作为曾经的新闻从业人员,无疑是最清楚报刊业的内部情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