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若不是学明经的时候遇道了他,都不知道朝堂上有这么个人。
此人出仕以后,并没有犯过什么错。
在担任天章阁侍讲的时候,还有些功劳。
从此人身上看不到一丝恶迹。
四哥却知道此人存在,甚至知道此人难以重用。
一个小小的天章阁侍讲调动,让你亲自入宫一趟,足以说明一切。
还有狄青,一个替人顶罪的罪囚,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除了模样长的俊俏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为了他,不惜跟张伦,还动用寇府的关系,将其安排在军中,将其推荐到曹玮门下。
他又不是寇府的人,也不是寇府的亲眷,更不是寇府流落在外的私生子。
值得你动用人情,将其引入到曹玮门下。
曹玮,我大宋武将中的顶梁柱。
想拜入他门下的人,多如牛毛。
若不是你插手,以狄青的身份,恐怕一辈子也不会跟曹玮有任何交集。
如今狄青初入军中,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大的功业,但却已经崭露头角。
他率领的虎字军,俨然成了保州边塞的一霸。
辽国南下打草谷的兵马,愣是不敢从保州经过。
狄青已经露出了良将的潜质。
还有范仲淹、杨文广……
有这四个人作证,朕想不相信你是天授之人,都难。
也唯有天授之人,才能在短短数年间,让我大宋生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既然不愿意说,朕便不问。
朕等你开口。
你若一辈子不说,朕便一辈子不问。”
赵祯的话,缓缓的消散在了殿内。
除了殿内的死物以外,没有人听到。
寇季丝毫不知道,他最信赖的祖父寇准,已经将他给卖了。
卖的毫无痕迹。
卖的没有一点儿风声。
庆幸的是,寇准告诉赵祯的,只是他自己的猜测,而不是寇季真正的秘密。
不然,寇季真的不知道自己如何在大宋朝立足了。
寇准就算把他当成了亲孙子,赵祯就算把他当成了亲兄弟,在得知了他是后来人以后,也会果断的将他拿下,然后逼着他将历史的进程写下来。
因为比起亲孙子、亲兄弟,大宋江山社稷更重要。
只要他们知道了历史的进程,就能想方设法的规避很多对大宋有害的事情,让大宋安安稳稳的一代一代传下去。
此事远比长生不死,更能引人疯狂。
毕竟,一些帝王追求长生不死,也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能够一代一代安安稳稳的传下去。
寇季一点儿也不知道,被拘禁的风险,从他身边擦肩而过。
他回到了府上以后,揣测不安的待了两天。
生怕赵祯会因为他说赵恒坏话的事情,出手教训他。
可是等了两天,也没有等到赵祯教训他的旨意。
只等到了赵祯改判贾昌朝改任国子监博士一职的消息。
寇季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松了一口气。
赵祯改判贾昌朝,说明他的话,赵祯听进去了。
贾昌朝此人,也算是北宋的一位名臣,官至参知政事。
是一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我国第一部多音多义的手册,就是由他主导编撰完成的。
也就是字典的雏形。
此人学问不错,但是为官比较偏私。
在为官期间,在政务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好的坏的都没有。
倒是在文学上面,颇有建树。
此人就是寇季在跟赵祯讲述的过程中,用作举例的那个不好治理政务,独好学问研究的典范。
此人对朝廷而言,可有可无。
但在文学研究,以及教化传播方面,却是一位大才。
此人就不应该出现在朝堂上搞政治,他应该待在国子监、太学里,精研文学,推广多音多义的手册。
若是他能在多音多义手册方面多下一些工夫,说不定能弄出一本囊括了所有文字的字典。
有了字典,大宋朝大兴教化之道,就方便多了。
字典对识字的帮助有多大,寇季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此人出仕以后,并没有犯过什么错。
在担任天章阁侍讲的时候,还有些功劳。
从此人身上看不到一丝恶迹。
四哥却知道此人存在,甚至知道此人难以重用。
一个小小的天章阁侍讲调动,让你亲自入宫一趟,足以说明一切。
还有狄青,一个替人顶罪的罪囚,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除了模样长的俊俏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为了他,不惜跟张伦,还动用寇府的关系,将其安排在军中,将其推荐到曹玮门下。
他又不是寇府的人,也不是寇府的亲眷,更不是寇府流落在外的私生子。
值得你动用人情,将其引入到曹玮门下。
曹玮,我大宋武将中的顶梁柱。
想拜入他门下的人,多如牛毛。
若不是你插手,以狄青的身份,恐怕一辈子也不会跟曹玮有任何交集。
如今狄青初入军中,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大的功业,但却已经崭露头角。
他率领的虎字军,俨然成了保州边塞的一霸。
辽国南下打草谷的兵马,愣是不敢从保州经过。
狄青已经露出了良将的潜质。
还有范仲淹、杨文广……
有这四个人作证,朕想不相信你是天授之人,都难。
也唯有天授之人,才能在短短数年间,让我大宋生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既然不愿意说,朕便不问。
朕等你开口。
你若一辈子不说,朕便一辈子不问。”
赵祯的话,缓缓的消散在了殿内。
除了殿内的死物以外,没有人听到。
寇季丝毫不知道,他最信赖的祖父寇准,已经将他给卖了。
卖的毫无痕迹。
卖的没有一点儿风声。
庆幸的是,寇准告诉赵祯的,只是他自己的猜测,而不是寇季真正的秘密。
不然,寇季真的不知道自己如何在大宋朝立足了。
寇准就算把他当成了亲孙子,赵祯就算把他当成了亲兄弟,在得知了他是后来人以后,也会果断的将他拿下,然后逼着他将历史的进程写下来。
因为比起亲孙子、亲兄弟,大宋江山社稷更重要。
只要他们知道了历史的进程,就能想方设法的规避很多对大宋有害的事情,让大宋安安稳稳的一代一代传下去。
此事远比长生不死,更能引人疯狂。
毕竟,一些帝王追求长生不死,也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能够一代一代安安稳稳的传下去。
寇季一点儿也不知道,被拘禁的风险,从他身边擦肩而过。
他回到了府上以后,揣测不安的待了两天。
生怕赵祯会因为他说赵恒坏话的事情,出手教训他。
可是等了两天,也没有等到赵祯教训他的旨意。
只等到了赵祯改判贾昌朝改任国子监博士一职的消息。
寇季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松了一口气。
赵祯改判贾昌朝,说明他的话,赵祯听进去了。
贾昌朝此人,也算是北宋的一位名臣,官至参知政事。
是一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我国第一部多音多义的手册,就是由他主导编撰完成的。
也就是字典的雏形。
此人学问不错,但是为官比较偏私。
在为官期间,在政务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好的坏的都没有。
倒是在文学上面,颇有建树。
此人就是寇季在跟赵祯讲述的过程中,用作举例的那个不好治理政务,独好学问研究的典范。
此人对朝廷而言,可有可无。
但在文学研究,以及教化传播方面,却是一位大才。
此人就不应该出现在朝堂上搞政治,他应该待在国子监、太学里,精研文学,推广多音多义的手册。
若是他能在多音多义手册方面多下一些工夫,说不定能弄出一本囊括了所有文字的字典。
有了字典,大宋朝大兴教化之道,就方便多了。
字典对识字的帮助有多大,寇季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