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活动-第2/4页

加入书签
    放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假,那个年头,一天一个新技术,摩尔定律就是在那个环境下出来的,18个月技术水平确实是可以翻倍的。

    放到今天?

    牙膏厂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多技术其实都已经到瓶颈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退步”?

    不好讲,没人说得清,甚至有阴谋论者说上世纪50年代外星人造访、飞碟失事空难,给地球人找到了,“捡”来的技术才造成的那一次科技大爆炸。

    外星人不会天天空难,最近没有找到,那技术水平当然就上不去了。

    其他说法也有,林林总总,具体是什么没人知道,但结论是真的,现在的技术水平确实已经到瓶颈了。

    单讲生产工艺大家其实都差不多,严格来说现在已经很少有真正的山寨小厂了,都是大企业,无非是人家新做这行、没有什么积累,又没有那么好的资源上电视铺天盖地打广告、没能在消费者面前混到脸熟罢了。

    但偏偏消费者选东西就是看“脸熟”啊,人家就是认牌子啊。

    那没辙,卖2800呗。

    经销商又不肯了,因为这玩意儿确实不值2800,标这个价钱很多消费者都宁愿选寨厂。

    加上国内区域经济水平确实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卖2800没问题、消费者愿意多花这400去买个安心,但有些地方大家就是不肯,包括不同年份还有差异呢。

    但当地的经销商要赚钱啊、要活命啊,2800卖不出去我当然是降价咯。

    利益分配的不对等就产生了,对生产者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定价方式会挤占部分——并非全部销售者的利益。

    关键就关键在这个“部分”上。

    为了保护发达地区经销商——其实也是保护自己的整体利益,大厂商往往都有“限价”政策,不管什么地方,我这个货拿给你去卖,可以,合同签好,拿货之前先交“保证金”、

    这批货值20万,行,先给30万,这不是“货款”,全都是“保证金”。

    保的是什么?是价格。

    我规定这产品的最低价格就是两千八,你往外卖,只能高不能低,能卖到多贵那是你本事,但你要敢卖便宜?哪怕只便宜1块钱,不好意思,合同作废,30万一毛不退,你还得还我20万的货。

    要是你按我规矩来,卖完这一批货,保证金不动,货款你回流给我,下一批货我继续发,有钱大家一起赚,细水长流嘛。

    品牌靠什么来做?就是靠这种方式咯。

    但是呢,限价也不能是一直限,首先技术进步速度确实没有以前那么快,但蜗牛慢爬终归也是要往前走的,过一段时间之后,技术水平爬山去了,同样的货,做出来成本可能只需要1800,其他厂商的成本也下来了,要还是按2800肯定不行,那就找个借口降价咯。

    这是技术影响,还有时间的影响,经济形势都是周期波动的,有的时候市场景气,卖2800没问题消费者愿意买账,有的时候市场不景气,比如说猪肉飞涨、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还是空调,你比别家贵400人家就不乐意了。

    这种周期性的滞销,也需要找一个节点去释放,下一批货是继续调价还是再回来,到时候再看咯。

    经销平台商的“年终大促”,于此孕育而生。

    其实就是厂商人家自己想调价,跟电商平台半毛钱关系没有。

    无非大家是合作关系,互利共赢有钱一起赚,你让我等两三天再调价于我也没什么损失,反正同行竞争者也愿意等,那我就配合一下咯,大家合力演出戏给消费者看一看。

    但戏不能一直演,一般来说半年来一回就够了,哪儿能周周这么玩?

    现实里,很多产业都需要面对这种现实,促销当然也只能找那种外来的噱头。

    随时可以扔,时间不对、没到生产厂商调价的当口,那我就不办呗,反正大家对西方文化又没那么深的认识,消费者也找不到借口发飙。

    甚至到了现在,有些经销商,做促销的时候都懒得找借口了,毕竟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多来几回都看明白了你这什么套路,魔术已经被揭穿那还有演的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