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琅琊国,诸葛临

加入书签


    第八十二章

    卧龙出身之地,琅琊。

    其前身为分封国,此前有诸多封王被封到此处做这琅琊国的王,琅琊国地域广大,属县众多,赋税甚高,其宫殿华丽,都城坚固,是地位颇重的军事要地。

    三国时期,【开阳】一直作为琅琊国的国都,封有琅琊王。而琅琊阳都的诸葛氏族人分辅三国,其家族之庞大,跨界域之广阔,名声之深远。

    而此时的琅琊在天下大乱后,自立为国,且不属于任何国的管辖之下,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现任国君,正是诸葛氏,其名为【诸葛临】。

    诸葛临之所以能跻身存于这五国纷争中,与他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他向相邻的两国散布出消息,若是谁人能统一南北,便俯首称臣归属于其国之下。不仅仅是散布消息这么简单,整个琅琊地势复杂,以沂、沭河为中心,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平原…涵盖了诸多复杂的地形。加之诸葛临本人的聪明才智,这一番精心布置,更无人敢轻易动这块地。不管是北边的北周,还是南边的南唐,都不想与其产生冲突,况且这诸葛临也声称,谁人能统一南北,便俯首称臣,所以两边基本上达成一致。其地贸易自由,不管是哪边来的马车都能从此经过,哪路商船来此交易,都能由此借道,才导致这琅琊国能一直长存于此。

    民间曾有儿歌讲到此事,这首歌是这么唱的:南北两国两相望,中间琅琊从中立,何时能与琅琊并,待到诸葛临死时。

    这首歌的有意思就在于诸葛临这个“临”字,与“临死”的“临”是同一个字,于是便直接唱作:“待到诸葛临死时!”

    从这首儿歌中就可以得知,这琅琊国一日有诸葛临坐镇,便一日没有人会去动这块地。

    “王上,蜀国使者启程来了!”【王少之】俯首帖耳说道。

    “哈哈,果然不出本王所料,可以备好酒席了。”诸葛临轻笑一声言语道。

    “但…这蜀国使者才出发不久…”王少之再次强调了一句。

    诸葛临站在大殿之上,抬眼看了下这王少之,随后又收回视线,左右踱步起来,顷刻才慢慢讲道:“蜀国使者赶路神速,不到天黑便能到我琅琊,王爱卿下去准备就是了。”

    听完这诸葛临一言,王少之不再多嘴,往后退了几步,随即转身出了这大殿。

    虽说有在民间歌谣中出现,不过这诸葛临本人却十分年轻,即使顶着垂帘王冠,听声音也能听出来,这年纪可能跟熊敬崇差不多,所以这歌谣中所述待到诸葛临死时,这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等到的了。

    此时的大殿就剩诸葛临一人,但这诸葛临依旧看着前方,前面是大殿门的方向,而这门也敞开着的。没有人的时候,诸葛临喜欢站在大殿看这个方向,由于宫殿建在地势高的地方,所以这门外的光景是极好的,起初在建立宫殿的时候,诸葛临便吩咐下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人,将宫殿建立在朝西的方向,这方向要十分准确,准确到若是有天眼能直接从此处看向【五丈原】的方向才行。

    当时这个要求可是让全国上下费了好大的功夫,最后实在是想不出如何测量,便用了最笨也是最稳妥的办法,那便是让一行人从五丈原出发,再根据详细的地图,一路行走过来,这个方法费时费力,耗时一年半载才完成。

    但琅琊全国上下都没有什么怨言,因为这五丈原便是诸葛亮仙逝的地方,也是诸葛亮竭尽一生,为克复中原,兴复汉室,所止步的地方。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些词都是诸葛亮一生的全部写照,琅琊人敬仰诸葛氏,更是要求自己孩子一出生就要熟读诸葛亮的著作。

    “当初先人以蜀地为出发点,想效仿刘邦从西至东夺取天下,而今本王以为从东至西也不是不可。”

    诸葛临怔怔地望着那门的方向,就好像他站在这里能看向五丈原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