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大梁帝国】-第2/4页

加入书签
    从此,刘知远有度量讲仁义的美名传遍了河东,在军民心目中威望大增。而事实上,刘知远既不仁也不义,就像面相上所讲,刘志远为人冷酷狠毒,为达目的不折手段。

    为了对付契丹人,他曾策动契丹境内的吐谷浑部归顺,然后请求朝廷任命其首领白承福为大同节度使,将其骑兵收入自己麾下。

    后来,又担心白承福做大,诬陷白承福私通契丹,将白承福及其家族四百余人全部杀死,侵吞了他们的牲畜和财物。石重贵继位后,景延广把持朝政,

    对契丹的态度开始强硬起来,虽然这跟刘知远的执政理念相同,但他并没有选择跟景延广合作,而是保存实力,静观其变。

    在后晋跟契丹的三次大战中刘知远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前去助战。

    阳城大战时,他甚至渔翁得利,将打散的几千后晋士兵纳入自己麾下。此时,他已有五万之众,力量雄厚了,刘知远开始寻找时机,打算逐鹿中原。等到听说契丹已占据大梁,刘知远马上分兵四方,防备契丹侵袭。

    又派客将王峻向耶律德光奉上三道表章:一是祝贺契丹进入大梁;二是因太原是夷、夏杂居共处之处,守防士卒屯聚,所以不敢离镇前往朝贺;三是本应献上贡品,但正值契丹将领刘九一的军队从土门西入屯于南川,太原城中人心忧虑恐惧,待召还此军,道路畅通,才可以送入贡品。

    耶律德光虽对刘知远不爽,但此时无力对付河东,于是也假惺惺地赐予诏书,称赞表彰,待亲自审批诏书时,又在刘知远的姓名上加上“儿”字,以示亲近,并赐给木。

    按照契丹人的传统。受礼遇优待的大臣,才能赐木。刘知远又派北都副留守白文珂献上名贵的丝织品和良驹给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让他告诉刘知远:“你既不奉事南朝,又不奉事北朝,你打算等什么呢?”

    手下人因此劝刘知远起兵,刘知远摆摆手说:“用兵有缓有急,应当因时采取合适的策略。现在契丹刚刚招降了晋国的十万兵马。像老虎一样雄踞着都城,形势没有其它变化,怎能轻举妄动呢!

    现在观察他们所贪图的无非是钱财物品,钱财物品得足了,一定要向北回国的。况且现在冰雪已消,气候转暖,他们必然难以久留,应等他们退去,再去占领那里。才可确保万无一失。”

    不久,听说石重贵将要被押往契丹,刘知远放出风声要出兵井陉,迎接石重贵。二月十一日,刘知远命令武节都指挥使史弘肇集合各军,宣布了出兵日期。

    士兵们都说:“现在契丹攻陷京城,抓走天子,天下已经没有君主了。能够作天下君主的。除了我们北平王还能有谁!

    我们应该先确定皇帝名号,然后再出兵。”现场群情激奋。争着呼喊“万岁”不止。

    刘知远推辞道:“胡虏的兵力很强盛,而我们的军威还不振,应当先建功业。这些事情士兵们怎能知道呢!”

    然后赶忙命左右制止士兵喧哗。十三日,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三次上书劝刘知远登皇帝位,刘知远迟疑不决。郭威劝道:“现在远近的人心,不谋而合。这是天意啊!如果您不趁这个时候谋取天下,只怕人心转移,而人心转移了恐怕您要反受其害了。”

    刘知远见戏演的差不多了,于是决定顺从民意。947年二月二十五日,刘知远在太原登皇帝位。

    为了笼络人心。自称不忍更改后晋年号,但厌恶开运这个年号,于是改称天福十二年。

    十六日,刘知远下诏:“各道官员为契丹搜刮钱财的,都予以罢免;原后晋臣子被胁迫派出作使者的,不予追究,命前来报到。至于其它契丹人,各处都要诛杀他们。”

    十八日,刘知远亲自率兵东去迎接石重贵。兵至寿阳时,听说石重贵已被押过恒州好几天了,于是留兵在承天军守卫而返。其实,刘知远军耳线众多,又何尝不知道石重贵一行的动向,出兵迎主只是做做样子摆了,如果真把石重贵迎接回来,又置他刘知远于何地?

    二十二日,刘知远回到太原,打算向百姓索取钱财赏给将士,夫人李氏劝谏道:“陛下靠河东开创大业,没有给百姓们带来恩惠好处,就先要夺取他们借以生息的本钱,这大概不是新天子救民于苦难中的本意吧?现在就宫中所有的钱财,请全部拿出来慰劳军兵,虽然钱不太多,但人不会导致怨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