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李克用1】-第2/3页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担任节度使的人是大唐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长辛元年十二月、武则天任命薛讷为幽州经略节度大使,任务是防范突厥和契丹、奚。

    谁说“官二代”“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薛讷一点也不纨绔!史书评价说:“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关于他的光辉事迹。不是本文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景云二年也就是唐睿宗李旦即位的第二年,朝廷任命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这是继薛讷之后的第二个节度使。

    凉州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从这里往西北方向是河西走廊。东部和北部是一片连结内蒙古的浩瀚的大漠。河西镇的治所设在凉州,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扼守于古丝绸之路通往内地的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设置了河西、陇右、范阳、平卢、剑南、朔方、河东、安西、北庭、岭南十大节度使。这十大节度使所掌握的兵力少则二三万、多则十几万不等,管辖着数个乃至十几个州县,是军镇的最高军政长官。

    很像今天中国的十大军区,不同的是大军区司令只管军事、不管行政。这十大藩镇全处于中原与各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各藩镇辖区之外便是大唐中央政府设在各部落的羁縻府、州,任当地部落的可汗为都督,相当于现在的特别行政区。

    所以、所有臣服于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是大唐帝国的固有领土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权主要有:辽东的契丹、奚;朝鲜半岛的新罗;北方的回纥;黑龙江流域的靺鞨、室韦;北方及西北的突厥;南方的南诏等。

    前面说了节度使的形成。那么为什么要设置节度使呢?这还得从府兵制说起。

    初唐实行的兵制是沿袭于隋的府兵制,据记载: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共置府六百三十四,关内外诸府统归中央十二卫统率。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三百人为一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民年满二十岁服兵役。十二卫是皇帝的禁军,士兵从各卫所辖的各府中挑选,边防重镇如兵力不足,也要从各府中抽调。

    各府中凡是有资格当兵的人员都要造册、存档、轮番服兵役。这样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国防。平时各府由折冲都尉和左右果毅都尉负责军事训练,一旦朝廷有诏命便集结出征。战事一结束,便“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这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如遇有特殊情况,还是要用到募兵制以弥补府兵制的不足。如唐太宗出兵征高丽就采用了临时募兵的措施,名将薛仁贵就是这次应募从军的一人。

    初唐的府兵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它承载大唐帝国无与伦比的光荣与骄傲。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这支军队先后灭掉了东突厥、高丽、百济、薛延陀、吐谷浑、高昌、疏勒、焉耆、于阗、龟兹、西突厥等十多个国家。著名的战例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如:薛仁贵征高丽、于新城以二千破十万,四十座城池望风而降。

    李靖灭东突厥、奇袭阴山以三千破十万,活捉颉利可汗。

    苏定方灭西突厥、以一万破十万,活捉贺鲁可汗等等。使帝国疆域空前扩张,北过贝加尔湖、西临波斯。看着这一组组闪光的数据,是中国人又怎能不为之热血沸腾、思绪万千……

    应该说那个时候,无论是自愿还是以武力纳入大唐版图的各少数民族政权都还是能遵纪守法、服从中央的。然而自从武则天执政后情况就大大的不同、大大的不妙,边疆形势急转直下。辽东的两蕃公开发动武装叛乱。把大唐的营州都督府也给占了。

    北方草原的突厥人又重新打着狼头大旗,建立了后突厥政权。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不甘寂寞,为争夺唐安西四镇而与唐军死缠烂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武则天自毁长城,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缺乏震慑力。二、她不懂政治、在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处理不当,破坏了安定团结。三、那些羁傲不驯的可汗们看她是个娘们,也确实没把她放在眼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