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暴风骤雨7】

加入书签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其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第1首称永王奉天子的命令东巡,一片和平景象。实际上李璘这是私自调兵的谋反行为,有没有圣旨李白是无从知晓的!和平外表下隐藏这重重杀机,这更是李白所不能洞察的。

    第2首李白希望自己能像东晋的谢安那样,在国家之际从容破敌。实际上谢安抵抗前秦的侵犯,捍卫了江南的和平稳定。而永王他们,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在祸害国家。

    第3首写永王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一路东进势如破竹,有战胜征兆。一支叛军有什么可称道的?声势越浩大,政府平叛的阻力就越大,且莫说那边安史叛军还闹腾着呢!我们不能想象,要是李白清楚地知道,自己投靠的这支军队将要去割据一方。和政府打内战,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第4首中,他希望永王兵金陵,给那里的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但问题是,安史叛军的势力并没有越过江淮,那你去金陵不是谋反是什么呢?!给人民带来的,除了灾难将别无所有。我们不禁要问。李白真的连这么浅显的问题都弄不懂吗?要是对时局和山川地理都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还给人当什么幕僚呢?

    第5首李白居然说:社稷临危。君臣束手无策,唯有永王挥师东来。李璘的父亲、兄长和整个国家都身处险境,你一个亲王不去河南、河北勤王抗敌,来此作甚?说着说着,我看李白确实有颠覆政府的意味了。

    第7首写永王麾下水师强大、勇士威武,再一次为叛军造势。第8首又将永王水师的气势和西晋王濬破东吴相比。人家西晋那是正义的统一战争,岂是你“永王之乱”可以同日而语的?这实际上都是在为反贼张目啊。

    第10首说永王奉天子之命,保卫疆土。既夸张了李璘的气势,又想言明李璘是作为皇帝宠信的“贤王”而奉旨出兵的。他李白见过“奉命东巡”的圣旨吗?怎么李璘说什么就是什么呢?

    第11首李白居然进一步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会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等儒将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进而收复长安。李白太过自信了,他有军事指挥的经验或才能吗?这是相当幼稚的,打仗可不是儿戏啊。长安在西边,要收复它。你跑到东海边去干什么?

    可怜又可悲的李白,被李璘狠狠地戏弄和利用了一把。这些文辞传到李亨那里,真是“铁证如山”了,判他个“谋反罪”一点都不冤枉的。他对李璘的政治走向完全不了解,没能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很显然,李白的政治才能与他的诗词水平太不相称。老说是“怀才不遇”。但是他既没有远见,也不具备经天纬地的治国才能!要不怎么说“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呢?看来李白还是好好写诗算了吧,他对政治真是一窍不通!在李隆基时没受到重用,这回以为机会来了,在李隆基的儿子这里谋了个差事,可以放开拳脚施展才能了。谁知是站错了队。跟错了人,差点丢了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