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安史之乱20】-第2/3页

加入书签
    对于杨国忠反常的表现,史书给出这样的解释:“此非他也。国忠要禄山先反,以明己之先见耳。”

    版本二无非是想揭露杨国忠纵容甚至逼迫安禄山谋反的险恶用心。不过却与杨国忠一贯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杨国忠应该不会放过这个可以揭露安禄山反叛罪行的宝贵机会,因此版本一的可信程度无疑更高一些。

    这件事之后,杨国忠又想出了一招。

    “臣有一计可以将可能发生的遭难消弭于无形。任命安禄山为宰相,借机将他召入京城,任命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点点头,随即命手下人草拟诏书,可当这份草拟好的诏书递到李隆基手中审阅的时候,犹豫不决的李隆基却久久地凝视着。在事关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竟然一时间难下决心。

    去年,由于听信杨国忠的话盲目征召安禄山入朝给他带来很大的尴尬,所以李隆基这次显得格外慎重。

    和平的日子的过久了自然对潜在的危险缺乏足够的警惕。这封诏书最终并没有发出,但李隆基还是决定侦察一下安禄山的动向。

    李隆基派遣心腹太监辅璆琳以赏赐大柑为名前往范阳。安禄山再次施展行贿的本领,辅璆琳竟然为了一己私利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辅璆琳回京后回奏安禄山一切正常。李隆基自然打消了再次征召安禄山的念头。

    六月,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与荣义郡主的婚礼即将盛大举行。李隆基特意诏令安禄山来京观礼。

    安禄山再次以疾病为由推脱。此时万事俱备的叛乱开始进入倒计时。

    一个月后。安禄山突然上表献马三千匹,由二十二名蕃将率领数千名马夫押送京城。河南尹达奚珣当即识破了安禄山借献马之名偷袭京师的诡计。这分明是“斩首行动”啊!

    达奚珣上书李隆基建议将献马之事推迟至冬天并且由官府配备马夫。

    谁也想不到现在这个以忠臣形象示人的达奚珣仅仅在几个月后便变节了,因为环境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

    正在这时。安禄山贿赂辅璆琳之事泄露了。恼羞成怒的李隆基找了个其他的罪名杀了辅璆琳,从此对安禄山起了疑心。

    此时距离安禄山发动反叛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虽然此时整顿军备为时已晚,毕竟可以亡羊补牢,将帝国的损失降到最低。李隆基居然放弃了上天留给他的这个最后的机会。

    辅璆琳的突然被杀顿时引起了安禄山的警觉。由于担心朝廷会派遣使者谋害自己,所以安禄山以身染疾病为由拒绝接见朝廷派来的任何使者。

    黜陟使裴士淹巡查到范阳的时候。安禄山竟然十几天都不接见这位朝廷的使者,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与这个帝国彻底决裂了。

    在安禄山卫兵的严密防守下,裴士淹终于见到了久未露面的安禄山。

    刀刃上闪闪的寒光让他感到无限的恐惧。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安禄山那张狰狞的脸。

    面对已经毫无臣子模样的安禄山,裴士淹居然选择了忍气吞声。朝廷的威严此时被安禄山践踏得一文不名。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裴士淹回京后居然不敢上奏自己在范阳的遭受的种种冷遇。这无疑从侧面反映在世风日下的天宝年间明哲保身之风盛行。正是这种从上到下的冷漠才使得那场旷日持久的浩劫变得不可避免。

    李隆基仍旧为了挽回局面而试图对安禄山进行政治安抚。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切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李隆基派遣中使冯神威拿着自己的手诏告谕安禄山:“朕为爱卿特意开凿了一座温泉汤池。今年十月,朕在华清宫等着爱卿!”

    冯神威来到范阳宣旨时。安禄山不仅不下拜反而坐在床上微微动了动肥硕的身体。

    安禄山问:“陛下还好吧?”

    史书没有记载冯神威是怎么回答安禄山这句问话的。他很可能已经吓得说不出话了。

    安禄山发出一阵冷笑,心想:“马可以不献。对于十月之约,我一定会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