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安史之乱】-第2/3页

加入书签


    李隆基本来想要前往李林甫的宅第探视,可是李隆基身边的人却说李隆基此时前去探视不祥。

    其实这些人不过是秉承杨贵妃的意志。因为她担心李林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对杨国忠以及杨家不利的事情。

    李隆基登上华清宫降圣阁遥望李林甫的宅第,同时晃动手中的红色丝巾。

    卧床在家的李林甫在家人的搀扶下拖着孱弱的身体勉强站了起来,遥望着华清宫方向隐隐出现的红色。

    这是不远处的李隆基正在遥望着自己!

    身体孱弱的李林甫急忙命人代替他向着华清宫的方向参拜。

    第二天,返回京城的杨国忠以胜利者的姿态探曾经视势同水火的政敌李林甫。

    虽然杨国忠表面上流露出哀悯的神色。但是心中充斥着窃喜。

    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姐姐给我出的这口恶气啊!

    自知将在不久告别人世的李林甫流着泪托付后事,希望与曾经的政治对手“一哭泯恩仇”。

    李林甫悲凉地说:“我将不久于人世,宰相之位非你莫属。以后的事情就烦劳您了!”

    杨国忠不仅没有显露出一丝窃喜,反而紧张得汗流满面。因为他不知道这位执掌朝纲仅二十年的政治强人接下来会对他做什么!

    行将就木的李林甫行在弥留之际仍旧具有如此大的威慑力。这反映出两人的政治操控能力实在相差甚远。

    这次会面不久,一代奸相李林甫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李林甫死后仅仅五天。杨国忠便接替李林甫出任右相。

    李林甫临终之际的政治哀求并没有唤起杨国忠的恻隐之心。反而激发了他的报复之心,因为政治斗争不相信眼泪!

    杨国忠诬陷李林甫曾经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意欲谋反。

    老练的李隆基当然不会轻信杨国忠,可是他后来却不得不信。

    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他为了免受政治牵连而不惜对刚刚去世的岳父落井下石。

    信以为真的李隆基下诏斥责尸骨未寒的李林甫。而且追夺赐予的所有官爵,最终以庶人的礼仪下葬。

    曾经权势显赫的李林甫没有想到死后居然身败名裂。

    记载:“安禄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己,故畏服之。及杨国忠为相,禄山视之蔑如也,由是有隙。”

    李林甫能够镇得住也就是能够“hold住”安禄山,而继任者杨国忠却没有如此高超的政治手腕。

    攀登到权力巅峰的杨国忠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权力版图,而深受恩宠的安禄山成为杨国忠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杨国忠将打击目标瞄准了安禄山,但他并不急于与他撕破脸。

    杨国忠推荐吉温为御史中丞。充京畿内采访处置使。在吉温升迁的背后,安禄山通过吉温控制河东镇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在此之后,杨国忠安插自己的亲信杨光翙出任河东道治所太原府府尹。这也使得安禄山始终无法完全掌控河东镇。

    虽然杨国忠这样做是为了一己私利,但却在客观上拯救了河东地区。

    打击武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说他谋反。杨国忠毫不例外地使出了这招杀手锏!

    安禄山真的为叛乱准备好了吗?

    叛乱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士、武器、马匹和军费等方方面面的准备。

    将士方面,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三镇管辖近二十万精兵,军队数量竟然占到所有唐帝国整个边防部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这对于帝国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安禄山利用职务便利和个人魅力使得他的身边汇聚了一大批谋臣武将。

    高尚、严庄和张通儒成为安禄山的高级智囊。

    孙孝哲、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润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庆成为安禄山的心腹将领。

    安禄山收养归降的同罗、奚、契丹等三个少数民族的八千勇士为养子,号称“曳落河”,其实就是壮士的意思。这八千“曳落河”日后成为所向披靡的先锋。安禄山还在家奴中挑选数百名善于射箭的人严加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