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听音乐,宴后在楼里垂帘向外观看,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上已经离去,便扬鞭策马从楼下缓缓而过,风姿优雅飘逸。玄宗看后,大加赞赏,认为有宰相风度。玄宗身边的人都是李林甫用银子买通的,他马上就知道了这事,便找到卢绚的侄子,对他说:“你家卢大人素来名望极高,现在交州和广州缺乏有能力的官员,皇上想让你家大人去,不知可否?如果怕路途遥远,就要以规避罪贬官了。要不然,以太子宾客或詹事的官职去东都洛阳也是一个办法。”卢绚听到后,果然怕的要命,急忙上书请求担任太子宾客或詹事。李林甫也怕真让他担任这类小官会引发争议,况且玄宗那里也会怀疑,便先让他出任华州刺史。不久又在玄宗面前诬称他有病,不能打理公务,这时才又把卢绚降为太子詹事,远远打发到洛阳去了。这就是李林甫“蜜”和“剑”的标准技法,既害了你,还能让你感到欠他一份人情!
玄宗又有一次忽然想起严挺之来,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此时,严挺之正在绛州刺史任上。李林甫一听就慌了,急忙找到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对他说:“皇上十分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皇上批准回京城养病?这样就可以回到朝中了。”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他说的上书,李林甫就对玄宗说“严挺之有病。应该给他一个闲散的官,好让他安心养病。”玄宗感叹了半天。便也给了他一个太子詹事的闲官,到东京去了。也就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
李适之也是大唐宗室出身,乃是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为人很有才干。起家左卫郎将,历任通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天宝元年,因牛仙客病死,他便当上宰相,很得玄宗赏识。李适之自认为和李林甫一样出身皇室,而且自己还是高祖、太宗嫡系一脉。不像李林甫是枝系所出。所以和李林甫争权不和。李林甫知道自己遇到了最大的威胁,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退让坚忍。终于使出了最毒的一招。
一天李林甫假装无意地说道:“华山有金矿,采金可以富国。”当时边境十大节度使纷纷增摹士兵,军费开支骤然增加许多,而玄宗在宫中的用度也比先前多了几十倍,财政上便面临困境。性格粗疏、举止轻率的李适之不知是计,便中了圈套。一天面见皇上时,便提出采华山金矿以富国的建议。玄宗也很高兴。便问李林甫意见如何。李林甫说:“这事臣早就知道了,不过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绝不可开凿,所以没敢和皇上说。”玄宗认为李林甫是真心爱护自己。而李适之太鲁莽了。便对李适之恼怒道:“以后凡事都要先和李林甫商量以后再来对朕说。”这真是当头棒喝,一下子就把李适之打醒了,这才明白李林甫有多么可怕。以后不仅凡事不敢和李林甫争。而且连章告退。天宝五年,罢宰相职务。保留一个太子太保的闲职。他虽然急流勇退,却也没得善终。最后还是因几个好友被李林甫连兴大狱打击,受株连被贬官流放,又在李林甫派来杀他的御史到门前服药自杀。
5.连兴大狱
忠王李亨一旦正式被册封为太子,李林甫就不是爽不爽的问题了,而是感到大祸要临头了。他怕的不是现在,而是以后。皇上年纪大了,也是说驾崩就驾崩,一旦太子即位,且莫说李瑛三兄弟的账,就以他是有名的“拥戴寿王派”这一点,就足够杀他的。他感到自己不仅是骑在一头老虎的背上,简直是一头疯虎的背上。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一路到底,非再把李亨搞掉、把寿王拉上太子的位置不可。
但要搞李亨不同于当初搞李瑛,寿王正逐渐失宠,李亨又是皇上自己选定的太子,说明圣眷正隆,要想把他拉下马,除非像杨洄整李瑛一样,告发李亨与人谋反。但这次诬告显然不可能通过,只能想办法罗织些能说得过去的“真凭实据”。
对于他最理想的自然是有一件现成的谋反案,他就可以用酷刑屈打成招,把太子牵扯进案子里。等了许久却没找到。这也很正常,太平盛世的,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儿谋反玩儿?找不到就只好想办法制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玄宗又有一次忽然想起严挺之来,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此时,严挺之正在绛州刺史任上。李林甫一听就慌了,急忙找到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对他说:“皇上十分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皇上批准回京城养病?这样就可以回到朝中了。”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他说的上书,李林甫就对玄宗说“严挺之有病。应该给他一个闲散的官,好让他安心养病。”玄宗感叹了半天。便也给了他一个太子詹事的闲官,到东京去了。也就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
李适之也是大唐宗室出身,乃是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为人很有才干。起家左卫郎将,历任通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天宝元年,因牛仙客病死,他便当上宰相,很得玄宗赏识。李适之自认为和李林甫一样出身皇室,而且自己还是高祖、太宗嫡系一脉。不像李林甫是枝系所出。所以和李林甫争权不和。李林甫知道自己遇到了最大的威胁,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退让坚忍。终于使出了最毒的一招。
一天李林甫假装无意地说道:“华山有金矿,采金可以富国。”当时边境十大节度使纷纷增摹士兵,军费开支骤然增加许多,而玄宗在宫中的用度也比先前多了几十倍,财政上便面临困境。性格粗疏、举止轻率的李适之不知是计,便中了圈套。一天面见皇上时,便提出采华山金矿以富国的建议。玄宗也很高兴。便问李林甫意见如何。李林甫说:“这事臣早就知道了,不过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绝不可开凿,所以没敢和皇上说。”玄宗认为李林甫是真心爱护自己。而李适之太鲁莽了。便对李适之恼怒道:“以后凡事都要先和李林甫商量以后再来对朕说。”这真是当头棒喝,一下子就把李适之打醒了,这才明白李林甫有多么可怕。以后不仅凡事不敢和李林甫争。而且连章告退。天宝五年,罢宰相职务。保留一个太子太保的闲职。他虽然急流勇退,却也没得善终。最后还是因几个好友被李林甫连兴大狱打击,受株连被贬官流放,又在李林甫派来杀他的御史到门前服药自杀。
5.连兴大狱
忠王李亨一旦正式被册封为太子,李林甫就不是爽不爽的问题了,而是感到大祸要临头了。他怕的不是现在,而是以后。皇上年纪大了,也是说驾崩就驾崩,一旦太子即位,且莫说李瑛三兄弟的账,就以他是有名的“拥戴寿王派”这一点,就足够杀他的。他感到自己不仅是骑在一头老虎的背上,简直是一头疯虎的背上。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一路到底,非再把李亨搞掉、把寿王拉上太子的位置不可。
但要搞李亨不同于当初搞李瑛,寿王正逐渐失宠,李亨又是皇上自己选定的太子,说明圣眷正隆,要想把他拉下马,除非像杨洄整李瑛一样,告发李亨与人谋反。但这次诬告显然不可能通过,只能想办法罗织些能说得过去的“真凭实据”。
对于他最理想的自然是有一件现成的谋反案,他就可以用酷刑屈打成招,把太子牵扯进案子里。等了许久却没找到。这也很正常,太平盛世的,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儿谋反玩儿?找不到就只好想办法制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