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征战天下】-第2/4页

加入书签
    至此,高句丽北部领地已经被唐军于东西方向从中间隔断了。被隔于北部的地区通称扶余川,扶余川的战略要地就是扶余城。

    只要攻克重地扶余城,则高句丽北部余城自下,唐军便可放心大胆地难进。攻克苍岩城之后,薛仁贵让大军休整。四个月后,部队休整完毕,薛仁贵决定出兵扶余城。但是,薛仁贵的提议被其他将领们否决了,他们的理由是:“兵少”!薛仁贵心意已决,兵少?没关系,给我2000兵马足矣!

    “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薛仁贵薛仁贵带着2000精兵出发了。薛仁贵绝非匹夫之勇。新城一战,金山再战。不但打掉了高句丽企图负隅顽抗的决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大唐将士高昂的士气。再者,两次大战,也让我薛仁贵威名远扬!接下来的战斗,不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厮杀了,而是心理战,威慑战!此时的高句丽军,畏惧的不只是唐军的众寡了,而是唐军的存在!只要唐军出现于你面前。你只有两条路可走:被击败,或者投降!

    带着自信的薛仁贵出发了!扶余城的敌军或许为自己没有与高宗朝第一名将薛仁贵交过手而怕留下遗憾。竟然“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出城前来阻击。毕竟。留下“与之战,被斩杀xx人”的记载,总比只留下“望风请降”的记载强多了。那我薛仁贵就成全你们!战斗过程很简单,史载:“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高句丽北部诸城彻底放弃了抵抗!

    公元668年二月二十八日薛仁贵攻克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降。”高句丽北部地区全部臣服于大唐,北部平矣。薛仁贵为李世勣的大军创造了安全无忧的后方环境,使得李世勣可以放手南下。进军平壤。平定高句丽北部地区后,薛仁贵便也率军南下了,他的目标也是平壤。

    好了,薛仁贵将军在高句丽灭亡前的故事到这里也进入尾声了,接下来,他也将与契苾何力一样,成为李世勣的副手,同李世勣一道,为灭亡高句丽继续征战。

    在薛将军大闹高句丽时。发生了几件事情,比较有趣的事情。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吧。其中一件事情告诉我们,有才可以,但是不要卖弄才华。否则会落得跟三国杨修一样的下场,轻则罢官,重则砍头!

    以上是李世勣、契苾何力、薛仁贵等人率领的唐军主力之战况。横扫了一切敢于阻挡大军前进的高句丽敌对势力。那么其他几路偏师的战况如何?我们回过头来分别看看,先看令人振奋的吧。第一路偏师:郝处俊部“卿之远识。非众人所及也”——唐高宗李治公元667年,约10月份!安市城下。已经60岁高龄的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率军抵达安市。对于安市这座城市。大家比较熟悉了。无论在隋时、还是在唐时,都没有被攻克过。安市城内的守军自以为战斗力超常,在其北部15万大军被唐军一口口吞噬掉后,仍然胆敢主动出击。不过,这也不怪他们,郝处俊太没有名气了。先来认识下副大总管郝处俊先生,我尽量简单介绍,因为此人在军事方面就露了这一次脸。郝处俊,安州安陆人,喜欢读书,官至中书令、太子少保,死后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绝对的高官,后人给予他的评价主要有:直言敢谏、为官清廉等。不但是个大官,也是个好官!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能与千古名人攀上亲戚,而且关系不太远——诗仙李白。李白的岳父是郝处俊的姑表兄弟!好了,李白出生,还得三十多年后,先看眼下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振奋的事情。此次率军出征是郝处俊的战场首秀,到底是文官,不懂得行伍之事,郝总管率军来到安市城下时,大军乱糟糟的,竟然不先把阵型摆好,就一个人躲帐篷里坐在躺椅上饮酒小酌。安市守军还是善于发现军机的,看此情景,三万大军疾驰而至!这边唐军“未及成列”,那边敌军已经“掩至”了。此时,唐军大骇!赶紧跑来报告。郝处俊与张亮的不同之处在此时显现出来了!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三万高句丽守军冲向毫无防备、毫无阵型的唐军!15万主力被歼灭,数十座城池被攻克,士气已经降到极点,此时的高句丽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来振奋士气了。抱着“必胜”信念的高句丽大军冲向了看起来一片混乱的唐军。一击必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