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表现就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卓越政治家的行为就是要老谋深算。李渊算来算去,现在当皇帝,无论怎样自己都不合适,他现在能做的只有等,等一个机会的来临,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换一个很好的借口,用来忽悠天下人的借口,自己能够借此当皇帝的借口。
因为李渊不想只是过一把当皇帝的瘾,而是要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哪怕是怎么的伟大自己并不清楚,也要将皇位一直传承下去,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
我相信在他的内心深处,应该并不只是有谋略、利益与权位,也应有着对于天下人的一种责任,即所谓的以天下为己任。只有有心胸的人才能想到天下,没有心胸的人是无法想到天下的,更不能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进而统一天下,建立帝国。
我一直相信,李唐王朝的建立,李渊是第一功臣,以前相信,现在相信,明天还会相信。在阅读史书时,我在李渊身上看见了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别人所不具有的,包括李密、窦建德、王世充、萧铣、薛举、李轨、杜伏威、刘武周,当然也包括,刘文静、李建成、李世民。
我实在不敢抹杀李世民的功绩,但是我更加不敢抹杀李渊在建立唐王朝以及唐朝初年所做的贡献。我相信,历史是由眼睛的。有些事情史书上不会写,或是写了。然后被删除了;史书上也有很多错误的记录,用来困扰和忽悠后来人。
但是历史的真相可以在史书的字里行间中寻找。有些事情往往是欲盖弥彰,他越盖,我们越清楚,这就是历史的眼睛。历史的眼睛不会主动被我们看到,我们只有自己去找寻。
李渊知道机会早晚会来的。这个机会是什么,李渊并不知道,他也不清楚这个机会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但是他知道,做为一个政治家自己有着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只要机会出现,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李渊都相信自己能够把握的住。这不是自负,而是一种遍观沧海桑田,历经世事变迁后的自信。
李渊现在已不再年轻,自己的儿子都已成长为少年英雄,年过半百,对于今人来说,是正当年。可是对于古人来说,已经迈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之前的三十年,李渊一直在隋朝的官场上摸爬滚打,什么人都遇见过。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以前当看到不公平的现象时,他也冲动过;以前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他也气愤过;以前愈来愈感到现实的无奈时。他也悲伤过。
后来,他不再冲动。他不在气愤,也不在悲伤。因为在经历了很多。受了很多的挫折,吃了很多的苦痛之后,他知道了,冲动、气愤、悲伤都是没有用的。社会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渐渐地他学会了改变自己。
自那以后他有了城府,有了心机,有了别人不懂的一面,他也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在向一种东西靠近,那种东西——所谓的“成熟”。又过了很多年,他把自己练成了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城府极深,不怎么多说话,却心里比谁都明白。
别人没有想到的,他能想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他能看到;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越来越能理解别人,越来越能了解社会,难道这就是成熟——所谓的成熟。
李渊在官场三十年锻炼出来的东西,正是李世民缺少的。李世民现在正处于冲动、气愤、悲伤的阶段,更进一步,也不过是对其有着思索,根本就达不到李渊的水平。所以不是李世民领导李渊,而是李渊领导李世民。
也许后来的李世民要比李渊优秀的多,但是我认为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也一样优秀。对于这一问题,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我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各人有各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各个时代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不能一概而论,李渊和李世民虽为父子,相差不过几十年,亦是如此。我只能这样说。
在江都,杨广被宇文士及等人谋害,这位多姿多彩的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他死前不久,曾对着镜子,摸着脖子问自己的皇后:“这么好的脑袋,不知道谁来砍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因为李渊不想只是过一把当皇帝的瘾,而是要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哪怕是怎么的伟大自己并不清楚,也要将皇位一直传承下去,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
我相信在他的内心深处,应该并不只是有谋略、利益与权位,也应有着对于天下人的一种责任,即所谓的以天下为己任。只有有心胸的人才能想到天下,没有心胸的人是无法想到天下的,更不能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进而统一天下,建立帝国。
我一直相信,李唐王朝的建立,李渊是第一功臣,以前相信,现在相信,明天还会相信。在阅读史书时,我在李渊身上看见了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别人所不具有的,包括李密、窦建德、王世充、萧铣、薛举、李轨、杜伏威、刘武周,当然也包括,刘文静、李建成、李世民。
我实在不敢抹杀李世民的功绩,但是我更加不敢抹杀李渊在建立唐王朝以及唐朝初年所做的贡献。我相信,历史是由眼睛的。有些事情史书上不会写,或是写了。然后被删除了;史书上也有很多错误的记录,用来困扰和忽悠后来人。
但是历史的真相可以在史书的字里行间中寻找。有些事情往往是欲盖弥彰,他越盖,我们越清楚,这就是历史的眼睛。历史的眼睛不会主动被我们看到,我们只有自己去找寻。
李渊知道机会早晚会来的。这个机会是什么,李渊并不知道,他也不清楚这个机会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但是他知道,做为一个政治家自己有着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只要机会出现,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李渊都相信自己能够把握的住。这不是自负,而是一种遍观沧海桑田,历经世事变迁后的自信。
李渊现在已不再年轻,自己的儿子都已成长为少年英雄,年过半百,对于今人来说,是正当年。可是对于古人来说,已经迈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之前的三十年,李渊一直在隋朝的官场上摸爬滚打,什么人都遇见过。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以前当看到不公平的现象时,他也冲动过;以前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他也气愤过;以前愈来愈感到现实的无奈时。他也悲伤过。
后来,他不再冲动。他不在气愤,也不在悲伤。因为在经历了很多。受了很多的挫折,吃了很多的苦痛之后,他知道了,冲动、气愤、悲伤都是没有用的。社会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渐渐地他学会了改变自己。
自那以后他有了城府,有了心机,有了别人不懂的一面,他也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在向一种东西靠近,那种东西——所谓的“成熟”。又过了很多年,他把自己练成了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城府极深,不怎么多说话,却心里比谁都明白。
别人没有想到的,他能想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他能看到;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越来越能理解别人,越来越能了解社会,难道这就是成熟——所谓的成熟。
李渊在官场三十年锻炼出来的东西,正是李世民缺少的。李世民现在正处于冲动、气愤、悲伤的阶段,更进一步,也不过是对其有着思索,根本就达不到李渊的水平。所以不是李世民领导李渊,而是李渊领导李世民。
也许后来的李世民要比李渊优秀的多,但是我认为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也一样优秀。对于这一问题,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我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各人有各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各个时代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不能一概而论,李渊和李世民虽为父子,相差不过几十年,亦是如此。我只能这样说。
在江都,杨广被宇文士及等人谋害,这位多姿多彩的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在他死前不久,曾对着镜子,摸着脖子问自己的皇后:“这么好的脑袋,不知道谁来砍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