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正在准备最后的进攻,他目不转睛得盯着月城,等侍得对方最后一个人的倒下。看对手走上绝路,是他的爱好。可一阵惊呼打断了他的观察。回过头,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远方升起了六道烽火。地球人都知道那里老王大本营的方向。老窝被人端了!王世充做出了正常水准的反映,回军救援。丢下立刻就能攻下的月城,王世充开始回奔,大概用自己的大本营换人家一个小城并不划算。
于是,王世充开足马力,急奔回城,史书记载,月城跟黑石大营距离是四十里。王世充跑一个来回,正好相当于一个马拉松。运动员跑一个马拉松都得趴下,可老王跑下来,只是略微气喘,着实了得。唯一对不住老王的是,这并不是马拉松,而是铁人三项,跑完之后,还得接着上阵砍人或者被砍。李密已经等他有一会了。
望着面前开阔的地势,李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密挥动了手中的令剑。随着一声令下,战马乱尘长啸,金戈铁马袭向了江淮兵。长枪大马,驰奔冲突,饶是有盾,也难以阻挡。
一日之间,胜负颠倒。战场上充满着无尽的变数,这些变数里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王世充大败而逃。这一天,他曾经无比接近胜利,甚至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时,王世充都会认为这一天是他最好的机会。这种被逆转的沮丧一直纠编着王世充,但他还会回来的。
战后统计,李密大破王世充的江淮劲卒,斩首三千级,但李密并不是真正的赢家。他很快就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可抵三千劲卒的将领。回到营后,李密听到了一个人的死讯,他的一员大将在渡洛水时不幸落水溺亡。李密当场痛哭不已。此人不像秦叔定罗士位那样勇冠三军,也不像徐世勣那样多智,也没有裴仁基那样的根基。似乎还有明显的技能缺陷:不会游泳。但他对李密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人叫柴孝和。他关系着李密争夺天下的方略。
李密的方略一场战斗的胜利是无法决定整个战局的,也无法成就一位王者。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方略。成就刘邦的是约法三章,成就刘备的是隆中策,成就曹操的是奉天子,修耕植,畜军资,成就朱元璋的是缓称王广积粮。当年李密曾经想用天下三计成就杨玄感。李密也需要能成就自己的大计。
柴孝和给他送来了这个方略。在李密进军洛阳时,柴孝和是附近巩县的县长,柴孝和没有顽抗,瓦岗军一到。就以城投了降。
但他提供给李密的绝不是一座县城。柴孝和找到李密,告诉他咱们虽然粮食多,四面来投靠的人也多,但这些粮食迟早会吃完的,等粮食一吃完,那些前来挂单的义军一定会离开,到时,魏公用什么去争天下?
听到这个提问,李密没有回答。他知道对方肯定是带着方案来的。于是,他反问:“先生说得有道理,你看这个事情怎以办?”
柴孝和说出了藏在李密内心深处的一个地名:长安!“秦地阻山带河,是霸王之资。当年项羽弃之而亡,刘邦得之而王,在下愚意。不如让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国守回洛。然后明公率精锐西上。拿下长安。天下就是明公的了。”
“如果下手晚了,只怕被别人抢先一步!”最后,柴孝和加重了语气。李密内心一阵激动。是的,这个方案我并不陌生,这是我当年给杨玄感的中计,现在该是上计吧。但我也许无法用这条上计。
想到这里,李密心中苦笑。柴孝和的这个方法很好,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是关于派系的问题,俗称山头问题。李密虽然是瓦岗军的首领,但他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这支军队,这里有老大哥翟让系,还有裴仁基系。
让翟让守洛口,那单世雄,徐世勣不会去长安,让裴仁基守回洛,只怕罗士信,秦叔宝也不会去长安,没有这些人,李密去了长安只能搞单程游有去无回。这种东西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说的。
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又恰恰是桌面下的东西决定桌面上的一切。还是说点桌面上的吧。李密突然问道:“先生知道此时的天下,有三大中心吗?”“是的,长安,洛阳,扬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于是,王世充开足马力,急奔回城,史书记载,月城跟黑石大营距离是四十里。王世充跑一个来回,正好相当于一个马拉松。运动员跑一个马拉松都得趴下,可老王跑下来,只是略微气喘,着实了得。唯一对不住老王的是,这并不是马拉松,而是铁人三项,跑完之后,还得接着上阵砍人或者被砍。李密已经等他有一会了。
望着面前开阔的地势,李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密挥动了手中的令剑。随着一声令下,战马乱尘长啸,金戈铁马袭向了江淮兵。长枪大马,驰奔冲突,饶是有盾,也难以阻挡。
一日之间,胜负颠倒。战场上充满着无尽的变数,这些变数里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王世充大败而逃。这一天,他曾经无比接近胜利,甚至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时,王世充都会认为这一天是他最好的机会。这种被逆转的沮丧一直纠编着王世充,但他还会回来的。
战后统计,李密大破王世充的江淮劲卒,斩首三千级,但李密并不是真正的赢家。他很快就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可抵三千劲卒的将领。回到营后,李密听到了一个人的死讯,他的一员大将在渡洛水时不幸落水溺亡。李密当场痛哭不已。此人不像秦叔定罗士位那样勇冠三军,也不像徐世勣那样多智,也没有裴仁基那样的根基。似乎还有明显的技能缺陷:不会游泳。但他对李密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人叫柴孝和。他关系着李密争夺天下的方略。
李密的方略一场战斗的胜利是无法决定整个战局的,也无法成就一位王者。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方略。成就刘邦的是约法三章,成就刘备的是隆中策,成就曹操的是奉天子,修耕植,畜军资,成就朱元璋的是缓称王广积粮。当年李密曾经想用天下三计成就杨玄感。李密也需要能成就自己的大计。
柴孝和给他送来了这个方略。在李密进军洛阳时,柴孝和是附近巩县的县长,柴孝和没有顽抗,瓦岗军一到。就以城投了降。
但他提供给李密的绝不是一座县城。柴孝和找到李密,告诉他咱们虽然粮食多,四面来投靠的人也多,但这些粮食迟早会吃完的,等粮食一吃完,那些前来挂单的义军一定会离开,到时,魏公用什么去争天下?
听到这个提问,李密没有回答。他知道对方肯定是带着方案来的。于是,他反问:“先生说得有道理,你看这个事情怎以办?”
柴孝和说出了藏在李密内心深处的一个地名:长安!“秦地阻山带河,是霸王之资。当年项羽弃之而亡,刘邦得之而王,在下愚意。不如让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国守回洛。然后明公率精锐西上。拿下长安。天下就是明公的了。”
“如果下手晚了,只怕被别人抢先一步!”最后,柴孝和加重了语气。李密内心一阵激动。是的,这个方案我并不陌生,这是我当年给杨玄感的中计,现在该是上计吧。但我也许无法用这条上计。
想到这里,李密心中苦笑。柴孝和的这个方法很好,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是关于派系的问题,俗称山头问题。李密虽然是瓦岗军的首领,但他并没有完全控制住这支军队,这里有老大哥翟让系,还有裴仁基系。
让翟让守洛口,那单世雄,徐世勣不会去长安,让裴仁基守回洛,只怕罗士信,秦叔宝也不会去长安,没有这些人,李密去了长安只能搞单程游有去无回。这种东西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说的。
可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又恰恰是桌面下的东西决定桌面上的一切。还是说点桌面上的吧。李密突然问道:“先生知道此时的天下,有三大中心吗?”“是的,长安,洛阳,扬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