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圣人】-第2/3页

加入书签
    当然,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

    要搞房开,先要搞好拆迁。

    对付被拆迁人,重要的是要看实力。

    而实力的构成,在未进入实质阶段前,首先就要看是否有拆迁人资质。

    这位刘房开,官任吏部小卿正,官虽不大,却是周皇帝的贴身亲信,就凭这一点,他无疑是上路的正牌货。

    当然,这也是这位刘房开命里有时终须有的事,虽然他只官居“四命”。

    北周仿效《周礼》六官之制,官的大小分为“九命”,“一命”最下、“九命”最尊。

    这个官制中,以大冢宰卿为主官,官阶“七命”,而小卿正中间还隔大冢宰以下的卿正上、中大夫,所以他官居“四命”,也只能算个人事部副部长,不能算是命大。

    和与他同来的御正中大夫颜之仪相比,这位房开老板,实际上要官低一级。但他可以只离皇帝一步远,比颜卿正要多靠近了那么两步,这就够了。

    颜卿正虽然不能走在刘房开的前头,但此时,他却走在了其他所有大臣的前面,不过,他的想法,与刘房开并不一样。

    在当时的北周,卿正的职责主要是起草诏令、参与决策,由于“朝政机密,并得参详”,地位非常重要,要不然是不会让他颜卿正,有如此显眼的靠近皇帝身边的机会。

    在刘房开的想法中,这个重要的机会,实际上,事关一个重要的房开项目。

    这是不是刘房开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以他非比寻常的、敏锐的商业脑袋,构思出来的,不得而知。

    虽然后来他确承包了这个项目。

    而那位已经说不出话来的现房东,其实正中了刘房开的意。

    说不出话来最好,说不出来,就可以由别人来说,至于是否忠实于原话,那是无据可查的,所谓死无对证,就是这个意思。

    这人怎么会这样?

    这与刘昉的身世有关也无关。

    其父刘孟良,为大司农,是掌管绢帛麻布和贡赋的官,属六卿之一,并且是随周太祖宇文泰创立北周的功臣。

    因此,这位老兄就是所谓的“八旗子弟”,官二代,因此,他比起姓颜的来说,虽说官小一级,却排位靠前的。

    这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官场血缘定律。

    而那位屈居第二的颜之仪(公元523年—591年),字子升,琅邪临沂人,即今山东临沂县人。

    虽然其是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在晋以后,侍中曾相当于宰相,但要论做官的血统关系,实在是有点八杆子打不着。

    要说靠得最近的,是其祖父颜见远,曾任齐御史治书,但那只是主要负责纠察朝会迟到、穿错衣服,不排队等事的不起眼的官,因此祖上的这点显赫,是不好拿到桌面上来显派的。

    不过,这颜家盛产读书人,其兄是大学者颜之推,若对此人不熟悉,那么对在此以后的颜家后人中,那位有名的唐代书法大家,兼抗击安禄山的英雄,文武全才的颜真卿,就不能说是陌生,因为现在小学生练书法,临这位大书法家的帖,是必修课。

    而要说颜见远老人,此时当然没有见远到,几十年后,他的孙子,这位颜书呆,官大一级,却是气短一分,跟在纨绔子弟刘昉老板的屁股后面,被弄得满头是汗。

    不过,世事难料,后来刘老板本来搞发了,却很快就让新房东看出他不是什么好鸟。

    其大难临头,要怪就怪他爹替他取的“昉”字这个名,没想到成为害了卿卿性命的理由之一。

    所以说现在有专门帮人取名字的生意,且以易经为根据,就是为了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是不是前几天的那次皇上召见,才让刘小卿决定搞房开的,不知道,转出这个做生意的念头,是有点来历不明。

    那次召见后,他们一起来出来时,对那位颜同志,刘房开本来他想叫一声同志,但这人却什么话也没说,先自走了,把他一个人丢下,这一走,看来同志是叫不成了。

    要说皇帝出事的那天,天气实在太热,这才五月份,是有点不太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