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年货-第2/4页

加入书签
    翠红楼马嬷嬷那日来了,却没得好,她以为新来的知县是个读书人,好讹的。却不料,孟仲垣生的凶恶,气势更是逼人。钱没讹来,还被勒令整顿,三日不得营业,说是保护现场,这每天的流水哗啦啦打了水漂,马嬷嬷是欲哭无泪,她底下的姑娘们倒是难得休息了几天。

    翠红楼是个三层小楼,里里外外,算上死去的胭脂,共三十七人。这三十人余里,除马嬷嬷,共有歌姬十五位,丫鬟九位,打手五名,龟奴两名,厨子两名,杂工三个。不是每一个歌姬都能配一个贴身丫鬟的,只有这当红的歌姬胭脂一人而已,其余的,除了马嬷嬷,是两个人使唤一个丫头。

    案发当天,伺候胭脂的丫鬟珠儿说是亲眼看见徐焕拿着凶器行凶,这人证物证俱在,又是人赃并获,孟仲垣心想,没准儿真是自己自幼生长在兄长的阴影下,有些过分疑神疑鬼了,徐焕无疑是此案的凶犯,真不知道自己在怀疑什么。

    孟仲垣此行,带了一名仵作,三名捕快并小厮阿星。

    一名捕快守在外间,两名在楼下看管翠红楼内三十六人,等待问话。孟仲垣随仵作进了屋内,这屋里无人居住,没有熱香,也没用炭炉,十分阴冷。胭脂的屋子在翠红楼三楼,临窗远眺,能看见内城湖。里外两间,外间供贴身丫鬟居住,内间则是胭脂自己的卧房。这歌姬的卧房,倒布置的像个大家闺秀,摆设用物都十分考究。案上放了把古琴,几日未用,还没有蒙尘,琴身是搁整块良木制成,周身碧绿通透,孟仲垣信手拨了拨琴弦,音色精准,是把好琴。

    那胭脂的尸首已经在库房大火中烧成焦灰,仵作反复查验,也是查不清死因。看守库房的李老头已经让孟仲垣着人送回了老家,另两个运送尸体的捕快也说,这事儿虽然邪门儿,倒更像是意外失火。

    几人勘验了现场,除床铺上、门口有几滴血痕,其他地方都干干净净。胭脂尸身已毁,除了根据人证物证断了徐焕的罪,再无其他可验。如今之计,只能试试从楼下众人口中,能否问出什么疑点来。

    这胭脂是翠红楼的头牌姑娘,往来恩客均是松阳县大户。胭脂长袖善舞,倒未曾闻得其与客人有过争执。这一座楼的姑娘也以胭脂马首是瞻,自是不敢开罪了她。胭脂也不是个特别刁钻的,对待下人虽说不是特别优待倒也不是经常打骂,还真是没什么仇人。一番问询下来,孟仲垣渐渐觉得,这就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案子,偏偏自己心里把这想的这么复杂。

    仵作犹在一边查验,孟仲垣则坐在胭脂常常坐着抚琴的位子,此处可以眺望到远处的内城湖。回首房中,这楠木房梁之上,有一个浅浅脚印。

    孟仲垣忙叫人拿来梯子,亲自爬上去勘验,脚印上沾了一层油脂,所以才留下了痕迹。再问过翠红楼众人,眼下年关将至,翠红楼几天前才叫人彻底清理过,房梁上自是不会留下脚印的。那么,这个脚印,必然是清理之后留下的,一问,才知道,这清理的日子,正是胭脂遇害的那日。

    这脚印的主人,极有可能目睹了案情的经过,或者是凶犯的脚印。孟仲垣吩咐衙役将脚印拓下来,好好去查一查。

    妓馆虐杀案虽说有了点点线索,然而翠红楼硬是要个说法,此刻人证物证俱在,徐焕的嫌疑无法洗脱,而且,他也未必是冤枉的。孟仲垣再怎么说也是个十四岁的少年,徐家的家眷已经去县衙哭诉了好几回,孟仲垣也私审过徐焕,他是矢口否认,因为他确实没有动机,孟仲垣也不好轻易判决,这事大理寺看来不会管,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接下来几日,县衙豢养的三十名捕快都让孟仲垣催动出去调查脚印的事情,将范围锁定在附近的毛贼身上。

    比起一个头两个大的孟仲垣,顾家的日子则好过许多。自赵家回来之后,顾家几口人就忙着制作柿饼,又去了县城几趟,这回查的倒是没有上回严格,几人又买了几百斤柿饼,忙活了三五日,将新买的一千两百斤柿子剥皮晾晒。这个季节若是无风雪,最是干燥。天晴的时候把柿饼放在房顶晾晒,七八日便能晾干。这一千两百斤柿子,平均十一文钱一斤,一共花了二十一两一钱银子。制成柿饼之后,一千两百斤的柿子变成了八百斤柿饼,若能五十文一斤批售出去,可净赚四十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