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吃苦的地儿-第3/4页

加入书签
    共和国对于核能的科研与应用已经很有年岁了,当1937年11月2日,共和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不久,共和国就开始想到了要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而在1938年2月1日,共和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载弹巡航飞行并精确投弹,准备毁灭了目标的同时也宣告了共和国具备空中战略核打击能力,随后的战略核导弹的精准命中又宣告了共和国具备了弹道核打击能力,对于最后一样也是最富有技术难度的战略核潜艇打击能力,共和国的梦想化为努力奋战的实践源自于湛江造船厂。

    从1938年6月份开始,湛江造船厂就承担了共和国核武器研究院在内数十个科研单位的各种科研实验的重要支持商,之前已经在“炎黄脊梁”计划中完成的众多科研实验成果终于化为了高强度验证实验的同时,隶属于北海造船厂的地下核潜艇建造工厂也在大规模的兴建之中,所以当试验成功之后,共和国的长江造船、重庆造船、大连造船、北海造船、湛江造船等企业就开始分段建造。

    已经耗时了整整5年,不计算在“炎黄脊梁”科研计划中已经耗费的科研经费,光是后期各种实验包括现在在建费用在内,前后花费已经快要逼近9亿元的“战略核潜艇”俨然已经成了海军装备发展中的一大“金窟窿”所在,但它的成功却又与否直接关系到共和国未来航母舰队中,能否配置攻击型核动力潜艇来保障舰队水下安全,所以海军无时无刻不把这个在建中的战略核潜艇当成宝贝来对待,尽管它的确很“烧钱”。

    “烧钱”二字的确是很贴切的形容了目前暂定称号是“潜龙”的战略核潜艇的建造计划,但这些被“烧掉”的钱也并不是一文不值毫无作用,最起码共和国海军在投入如此之巨的投入之后,现在得到的回报中,除了已经不足一年时间就将完成建造任务的核潜艇已经初具雏形之外,共和国的船舶工业在它以及相应的科学研究上,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这也为共和国在42年2月正式启动攻击型核潜艇计划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技术储备基础,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攻击型核潜艇的研制计划进展非常顺利。

    当然,“潜龙”号战略核潜艇本身就是非常先进,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耗时十年、耗资难以计数的“炎黄脊梁”科研计划重要科研成果之一,集结了该项科研计划中材料、电子、计算机、数字通讯等诸多方面科研成果的它,可以说在体现自身价格不菲之余,还拥有一身的高科技。

    从总体结构与布置上来看,建造代号是“潜龙”的战略核潜艇,其生命力在于强大的隐蔽性和先敌进攻能力,另外它采用流畅的水滴形外形设计,有四大压力舱即导弹舱、指挥舱、反应堆舱和主辅机舱,且位于舯部指挥台围壳后面的导弹舱设有24个导弹发射筒,配备射程1.1万公里的单一弹头型共和国首代战略核导弹,可在不深于五十米潜深的情况下,在十二分钟之内将所有导弹发射完毕。动力为一台自然循环压水堆和两台蒸汽轮机,另外还有四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储备12枚共和国时下最先进的多用途线导重型鱼雷。

    在减少噪音方面,由于该核潜艇动力能源装置采用的是自然循环压水堆,因而在巡航状态下是不会使用产生很大噪音的主循环泵,在加上于内部敷设吸声材料、机械隔音减振、机舱内浮阀减振等措施后,于潜艇外部敷设消声瓦,还有消磁、消除红外等措施加强其最大设计潜深可达450米的隐蔽性,真正做到更安静、更隐蔽、更强大。

    电子设备方面装备了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接收机,在拥有对海搜索雷达、敌我识别雷达以及囊括从极低频到极高频的综合通讯系统之外,另外还有测深仪、导航仪、测冰仪、探雷导航仪等先进设备,当然卫星通讯终端、卫星通讯浮标、包括装备于艇艏拥有主动/被动双工作方式的综合声纳系统、拖拽式线列基阵声纳、含导弹射击指挥和鱼雷射击指挥在内的中央指挥火控系统、中央大型数字计算机、战术通讯数据链及操作平台与数据库等等设备,也是应有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