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华中大决战三-第2/3页

加入书签
    嘉陵江战役历时二十四天,共歼国民党军十二个团多约一万人,攻克县城八座,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一百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红四方面军向川甘边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当然,与同时期的红三方面军浙北战役和渡江战役相比,影响力就要小了许多,承受国民党军队的压力同样也小了许多。

    五月十四日夜,寻淮洲和主席进行了一夜的密电沟通,最终确定了武汉战役和九江战役方案。

    鉴于当前国民党湖北地区防御空虚的局面,红三方面军决意以四个师,九万余人兵力强攻武汉。

    同时命令,第七师两万余兵力作为则先期出发,一路向西,直插湖北和四川交界的长江重镇宜昌,并且控制宜昌。

    为红三方面军主力在攻克武汉后继续西进打开通路。

    为了配合红三方面军外线军团的作战行动,粟裕将会率领红三方面军内线兵团发起九江战役。

    其实红三方面军内线军团在完成了沿江战役,主动撤离了池州和安庆后,并没有回师屯溪休整,而是将主力部队秘密转移到景德镇北皖南根据地控制区内进行了再次整编和休整。

    在请示了寻淮洲和**后,粟裕对沿江战役俘虏的敌军四万一千多人,按既定计划进行了整编。

    通过新式整编运动,从中整编出三万两千多投诚战士。加上当地新战士征兵,又得到了三千多人。

    因此内线兵团一下子就有九万多人增长到十二万五千多人。新编了第十六师和独立一旅,独立二旅,两个旅的编制。

    在五月十七日,内线军团完成了整编和合练计划后,粟裕急率领内线军团第八师、第九师、第十五师,第十六师这主力四个师和军团总部共计九万余人,昼伏夜行,秘密北上,进逼九江城。

    参谋长王蕴瑞率领第十师,和独立一旅、独立二旅,以及地方部队共计五万多人,准备阻击来至安庆、和南昌方向的增援之敌。

    同时,皖浙赣军区紧急动员,进入一级战备,准备阻滞拖延可能从其他方向来犯皖浙赣根据地的敌人。

    此次是粟裕独立指挥的第一个大战役,己方投入兵力达到十二万主力部队和三万多地方部队,共计十五万人。

    而敌方除了九江城有三个主力师,五个保安团近五万人以外,能够最快增援的就是安庆城内的三个师,不足四万人。

    因为九江紧邻长江,此战要重点防备敌人从江上征兵,因此九江战役的发起必须快、准、狠。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在控制九江后,必须及时封锁长江水道,并且派遣主力部队一部,由东向西攻击,配合寻总司令的湖北攻略。

    同时,准备接应外线军团在湖北作战中的大量俘虏和物资缴获。这也是事先商定的方案。

    在洪天强率领的特战二大队配合下。粟裕于五月二十日晚正式发起了九江战役。

    九江原本驻扎着国民党六个师,共计七万余人。在粟裕发起沿江战役后,分兵三个师,三万余人进占了安庆城。

    因此,现在九江这座扼守长江咽喉的要道还有国民党三个主力师,加上几个地方保安团的兵力。

    可是,在强大而士气高涨的红三方面军面前,九江城从粟裕率军发起战役的一开始,就显得岌岌可危了。

    粟裕发起的九江战役,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皖南红军刚刚结束沿江战役十几天,又发起九江战役。

    让蒋介石感觉非常无奈。

    现在,自己的主力部队分散包围在皖浙赣根据地的周围,摄于皖南红军的强大威慑,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蒋介石已经尝到了被红军牵着鼻子走,通过围点打援,消灭了自己太多的军队的教训。

    当得知红军重兵攻击九江后,蒋介石感觉束手无策。

    当前,调军,也就是湖北还有十二个师,南昌六个师,安庆三个师可调,可是,武汉的七个师,离战场太远,等到调到九江,怕是九江已经被红军攻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