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淮洲还和方志敏交流了关于粮食种植的问题,寻淮洲根据后世知道的关于徽州地区的粮食种植资料看,认为徽州地区粮食种植搭配其实是相当合理科学,非常符合生态观念。寻淮洲还给方志敏等人详细介绍了他根据后世记忆,对徽州粮食种植情况做了介绍。
徽州山地的二至三季间作结构是保护水土的良好植被,从初冬种小麦(古时山地极少种油菜),在来年春季麦行里种黄豆,小麦刚收割种玉米,雨水最大季节里,地里有两桩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这些都良好的人工植被,阻挡了水土流失。
农作物的结构和收割习惯保证了水土不流失古代徽州农作物是麦、豆、玉米、粟、这一类农作物虽是浅根系作物,但根系发达。
而且由于徽州的习惯收割其茎而保留根茬在地里,因此把土垠牢牢地固定在土地里,最大限度的保持水土不留失。
如梅雨季节小麦刚收割完(是割而不是拔,北方有些地方是拨)而留在地里小麦麦桩又是抵当梅雨的最好屏障,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水土不至于留失。
徽州自古以来不种或很少种块根农作物,如红著和土豆,这样就避免了深翻土地。
免耕浅锄的耕作方法是保特水土的科学习惯由于徽州的山坡地不宜于畜力耕作,间作制也不容许深挖,徽州的点播、免耕习惯是非常科学的,有效地保护了水土不流失。
而大西北,无论平川还是坡地一律是耕种,而且是深耕,这也是破坏山地水土的不科学习惯。
简易梯地的排水设施是良好的坡地保土方式,而在徽州农民千里耕作习惯里,早就把山地因地制宜地修成一小块一小块梯地。
徽州虽多雨,但由于梯田的土地保护水土,因此还能比较好的保持水土不至于大规模流失。
秸杆还田是保持千年坡地肥力不减之科学方法,徽州农户的庄稼,无论是高杆作物还是草本作物,收了粮食后的秸杆还要储存起用于填畜圈。
徽州养猪养牛至今仍然圈养,圈里还铺上秸杆,这样不仅猪、牛可保暖;还抠肥储粪,作为田地的主要肥料,年年如此,难怪徽州使用了千年的土地仍然保持肥力。
因此,徽州的这种粮食种植方式,一定要鼓励和保持,我们千万不能做破坏生态祸及子孙的事情。
在听了寻淮洲关于粮食问题的认识和关于徽州粮食间种的科学道理的介绍后,方志敏和刘畴西他们对寻淮洲可真是非常钦佩。
他们怎么也想象不通,寻淮洲这个还不满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脑子里怎么能考虑地这么周全,而且看起来对各地情况了解的也非常透彻。
这不能不让他们心中感觉难以想象,最后,几人不得不用天才就是天才,非常人所能看得懂的话语来说服自己了。
和方志敏他们讨论了粮食问题后,又交流起了根据地建设方面的问题。
寻淮洲强调,一定要在皖浙赣边区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中心城市反革命力量强大而革命力量弱小的特点,必须在皖浙赣边区充分发动群众,适当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使之成为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长期支持革命战争的人力与物力主要来源的战略基地和实现革命战争目的的重要依托。
同时,皖南根据地要实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渐将根据地扩大为解放区,以保证在农村积聚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继续能量,同时为将来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在和方志敏讨论了粮食供应和根据地建设的一些其他问题后,寻淮洲又和方志敏、刘畴西、刘英交流了一些皖南军区地方部队的编制和建设问题。
对于地方部队编制和建设问题,方志敏、刘畴西和刘英都说出了比较好的设想,寻淮洲也根据自己后世的一些经验,给予二人一些理念上的启迪。
寻淮洲特别强调,地方部队的建设要立足于保境安民,要紧贴群众。除了各县发展全脱产的一个地方警备团以外,还要大力发展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地方预备役和地方民兵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徽州山地的二至三季间作结构是保护水土的良好植被,从初冬种小麦(古时山地极少种油菜),在来年春季麦行里种黄豆,小麦刚收割种玉米,雨水最大季节里,地里有两桩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这些都良好的人工植被,阻挡了水土流失。
农作物的结构和收割习惯保证了水土不流失古代徽州农作物是麦、豆、玉米、粟、这一类农作物虽是浅根系作物,但根系发达。
而且由于徽州的习惯收割其茎而保留根茬在地里,因此把土垠牢牢地固定在土地里,最大限度的保持水土不留失。
如梅雨季节小麦刚收割完(是割而不是拔,北方有些地方是拨)而留在地里小麦麦桩又是抵当梅雨的最好屏障,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水土不至于留失。
徽州自古以来不种或很少种块根农作物,如红著和土豆,这样就避免了深翻土地。
免耕浅锄的耕作方法是保特水土的科学习惯由于徽州的山坡地不宜于畜力耕作,间作制也不容许深挖,徽州的点播、免耕习惯是非常科学的,有效地保护了水土不流失。
而大西北,无论平川还是坡地一律是耕种,而且是深耕,这也是破坏山地水土的不科学习惯。
简易梯地的排水设施是良好的坡地保土方式,而在徽州农民千里耕作习惯里,早就把山地因地制宜地修成一小块一小块梯地。
徽州虽多雨,但由于梯田的土地保护水土,因此还能比较好的保持水土不至于大规模流失。
秸杆还田是保持千年坡地肥力不减之科学方法,徽州农户的庄稼,无论是高杆作物还是草本作物,收了粮食后的秸杆还要储存起用于填畜圈。
徽州养猪养牛至今仍然圈养,圈里还铺上秸杆,这样不仅猪、牛可保暖;还抠肥储粪,作为田地的主要肥料,年年如此,难怪徽州使用了千年的土地仍然保持肥力。
因此,徽州的这种粮食种植方式,一定要鼓励和保持,我们千万不能做破坏生态祸及子孙的事情。
在听了寻淮洲关于粮食问题的认识和关于徽州粮食间种的科学道理的介绍后,方志敏和刘畴西他们对寻淮洲可真是非常钦佩。
他们怎么也想象不通,寻淮洲这个还不满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脑子里怎么能考虑地这么周全,而且看起来对各地情况了解的也非常透彻。
这不能不让他们心中感觉难以想象,最后,几人不得不用天才就是天才,非常人所能看得懂的话语来说服自己了。
和方志敏他们讨论了粮食问题后,又交流起了根据地建设方面的问题。
寻淮洲强调,一定要在皖浙赣边区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中心城市反革命力量强大而革命力量弱小的特点,必须在皖浙赣边区充分发动群众,适当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人民政权,使之成为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长期支持革命战争的人力与物力主要来源的战略基地和实现革命战争目的的重要依托。
同时,皖南根据地要实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渐将根据地扩大为解放区,以保证在农村积聚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继续能量,同时为将来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在和方志敏讨论了粮食供应和根据地建设的一些其他问题后,寻淮洲又和方志敏、刘畴西、刘英交流了一些皖南军区地方部队的编制和建设问题。
对于地方部队编制和建设问题,方志敏、刘畴西和刘英都说出了比较好的设想,寻淮洲也根据自己后世的一些经验,给予二人一些理念上的启迪。
寻淮洲特别强调,地方部队的建设要立足于保境安民,要紧贴群众。除了各县发展全脱产的一个地方警备团以外,还要大力发展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地方预备役和地方民兵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