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袁烜“悟道”-第2/3页

加入书签
    琴声宽广,笛声悠扬,这首曲子一开始就牢牢的抓住了众人的心神,接着旋律步步低落,先抑后扬,峰回路转,众人也随着音乐的意象一步步陷入苍凉和寂寥中。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竟若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

    《沧海一声笑》的曲调简洁悠扬,而歌词也有一股宋词的味道,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中国侠士逍遥风。

    袁烜前世这首歌已经不只是一首简单的电影歌曲,《沧海一声笑》甚至已经成了小说和电影的本身缩影,以至于之后多版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都必须有这首歌才能有那种侠客江湖的味道,要不然总觉得像是没放盐的菜。

    袁烜虽然没有许冠杰和黄沾的沧桑,但他来到这个时空中的骄傲豪情却毫不逊色令狐冲那样的江湖浪子。

    在气势磅礴的歌词中,在大气恢弘的演奏里,一切的恩恩怨怨,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在那一声笑中消散。

    没有刘正风、曲洋和令狐冲,有的只是一个少年,一个太监和一个老书生,然而这三个宗师的第一次配合竟然在情怀上不输前三人。当然,袁烜知道是因为两个老家伙的演奏帮自己掩盖了演唱上的瑕疵。

    一曲高歌完毕,人生沧桑犹如过眼云烟般一一浮现,然后尽数散去明朗起来,众人还沉醉在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好词好曲好歌!人生匆匆六十载,这首歌最是让我感触。请问袁夫子,这首歌谓之何名。”

    率先打破沉寂的是对面船上的中年人,从声音可以听出那是崔焕,此时他称呼袁烜为袁夫子,等于是承认了袁烜的身份,同时他也更加确定了袁烜破知识障入文宗的传言。

    袁烜也从那种情绪中出来了,向着对面的船遥遥一礼。

    “这首歌中的词和曲都是我师父的好友黄霑大师的杰作!”

    “果真是前辈高人,能写出此等神仙妙曲,吾辈心向往之,若是能亲面拜会大师,此生足矣!”

    “崔夫子说笑了,黄霑大师居住在远离中原的香港岛,而且几年前已经仙游了!”

    崔焕听袁烜这么一说,心中无限感慨,没有机会向偶像致敬,他有些落寞的回到自己的船舱内。

    很快庐阳书院船上众人发现刚刚还并驾齐驱的那条船竟然变慢了,他们在被抛下大约两百米后就开始跟上,然后始终保持差不多的距离,而且再也没有发出任何乐器的声响。

    他们投降了,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和刚才这首词这首曲这首歌相匹配的,所以他们遵从之前袁烜的话,不吵袁烜,然后让他能好好睡觉。

    对方遵守约定,这边自然也不好演奏乐器用以挑衅,所以整个江面上除了偶尔遇到的船只上发出声响,竟然出奇的安静。

    看着袁烜随随便便拿出一首歌曲就能有这般效果,船上的众人只有一个服字。当然人格扭曲的范谦心里只有浓浓的嫉妒为什么自己没有一个神仙师父。

    回到船舱的袁烜觉得装逼的感觉真爽,尤其是他体会了一回“王道”的意思。

    以前袁烜觉得所谓“王道”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时,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社会和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为准则。

    但是通过今天的事情和老不死的给的教诲,袁烜有了新的感悟,他觉得其实所谓“王道”根本就没有那么复杂。

    “王道”就应该从字面意义来理解,也就是王的道理。

    王的道理关键不在道理,而在于这个道理是王定义的,因而它才能成为道理,甚至是真理。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实现“王道”这一目标。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也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