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上行下必效 符花打白条

加入书签


    晋国如今在蜀的官号,是龙敏掌权。

    他虽然也贪腐,但是胃口比硃会兒小得多,胆子也小。被硃会兒上次拿捏了一番,贪也贪得很有限了。他又是冯道举荐上来的人。冯道自己是个沉稳人,又有真才实干,看龙敏是有学问的,只是性子摇动些,怕要因此贾祸,口劝笔谈,替他也讲了很多道理。他如今在那边基本稳住了。

    尤其好的是,他并非郭崇韬的直系情报员,真要算起派系来,是冯道门下的。冯道是张承业看中的人。如今张承业还在一根筋的叫李存勖先别称帝、不要成为众矢之的、不要以为自己德行真能跟唐帝相配了,李存勖听得不顺耳,但毕竟没有斩了他,还得给他好好的养老。地位尊崇如此。冯道则是平和路线,于大是大非上,好像没有特别的倾向,只不过就事论事,具体事务一件件都是他做下来。

    经世济民千头万绪,郭崇韬都不耐烦骈手胝足去一件件落实。郭崇韬偏爱的只是在幕后抓个大方向,看到特殊事件时,就在关节点上敲打一下。冯道对他来说,也是个很好用的工具。在政治上没有倾向,反而成了优势。于是郭崇韬也肯让冯道去做。冯道也不张扬,外头名声不显,职位也还是掌书记。但是上下种种细务,渐渐都归于他的掌书阁的机杼中。他便是帝国机器运转的中轴。如果忽然不在了,机器要乱一阵了。除非他偏损得太厉害,否则人家也不太想换下他的。

    在他的潜移默化下,他那一派的人,都开始有了他的风格:政治中立、业务扎实、任劳任怨。

    不管哪一派上台,都少不了干实事的人。他们就是干实事的人。

    林某在太原那边已经安排好了:他手下的人,作为太子办事员的名义,可以从其他官商那里支取银两,末了在他这里报为成本,从利润里扣。

    听起来多正常的操作,但林某暗地里跟符花等高层授意:明明自己手里能出的成本,也尽量问其他官商去“借”。

    多借一些,成本打高一些,利润说少一些。这样一来,外人感觉太子这边赚的钱,就没有多少。林某好暗地里克扣出小金库的。

    符花本来是多么天真无知的一个姑娘,被他一教就坏事了,现在这种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的事儿都熟了,而且都不带有心理负担的。

    她就算有现银,也不给姚百真,非要带着姚百真去蜀国龙敏那里去领。

    姚百真有求于她,不敢不从。但是其他有些人可能不懂这许多,只要看着现银才算数的。她的现银,都要留在那些地方。而且现银的好处是,难以入帐——又或者说在帐上做手脚比较容易,特别是对于行商来说,变数本来就大,核对本来就困难。符花在这里至少可以做成四位数以上的出落呢!

    而像姚百真这种,人家能核查的正经帐目,符花舍不得出现银。

    为了补偿,她再给姚百真笑眯眯表扬一下:“你选的东西没有错啊,到蜀国肯定能卖,肯定能赚钱。”然后再腹黑的拖一条小尾巴补充,“想要赚更多的话,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还得从长计议。

    ”

    姚百真到了楚国,才知道符花说得有多准:他选的是没有错,也确实能卖,但赚的利润可真不怎么样。

    像奢侈品,什么珍珠宝石,蜀国自己也有,西域还有贩过来卖的,楚货也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好在也不坏。价格定得平一点,销是销得掉的。

    像农产品,为了保鲜运过来,总要牺牲一点口感,而且保鲜措施本身又提高了成本,人家觉得新鲜多看几眼,但买的不多,只好再降阶,赶着卖掉了些、也烂掉了些。

    像干制品,鱼虾的话川人自己也有,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湘茶的话川人还不太习惯,销路平平;调味品的话,川人更喜欢自己的麻辣口味,于是卖得也就那样。

    像手工艺品,也是一样。

    姚百真带了这么多货,愣是一件卖火的都没有,基本上都得靠价格战、以及凭着楚王的面子拉了些关系,才算把货物大致脱手,略有盈余,扣掉来回成本,其实不剩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