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剖腹

加入书签


    很多人都收了礼,这个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却被明晃晃的搬到大庭广众之下说,还是当着皇帝的面,收礼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恨死武元庆或者率先挑起事端的温彦博,不过很肯定的是,出了这个事情后再没有哪个官员跑出来帮倭国人说话了.

    谁也不想再扣上一顶收受贿赂的帽子,也不想在这个档口挑战一下皇帝的心情和底线.

    关于新罗的问题就这么不了了之,随后鸿胪寺卿唐俭就接见了倭国使节申明新罗是大唐的属国,倭国也是大唐的属国,倭国没资格做新罗的宗主国.

    被拒绝了,倭国人自然是非常生气的,装作普通使节团成员的苏我入鹿更是暴跳如雷,可是在大唐强势的背景下,也只能指天骂地的泄一顿.

    好在李世民没有让倭国人太难算,只是派的唐俭来说这些,虽然新罗的所有权要不到手,但起码倭国人还能把次要的目的达到,那就是向大唐学习,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

    为什么虞世南会在朝会上说倭国人谦虚,恭敬,勤奋好学呢,不是没有理由的.

    除了因为收了倭国人礼仪外,还因为有好几个倭国使节团的成员拜到了他的门下学习.

    和孔颖达相比,虞世南算的当世大儒,但是虞世南却是赫赫有名的家,书法家.

    说实在的,比起在政治上的成就,虞世南在书法上的成就更加知名,更为人称道,尤其是书法.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 .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名声更大.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子云之上”.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既然虞世南被倭国人拜师,自然和他并存的几位书法大家也不例外,除了薛稷出生年代靠后,这时候还没出生外,剩下的褚遂良和欧阳询都收了几个不等的倭国人为弟子.

    这三位如此被倭国人推崇也不怪的后世的倭国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收倭国人做弟子收的最多的是欧阳询,也不知道是不是倭国人送的财物够多,也可能是他觉得倭国人诚意够足,反正这位从三品的朝中大员一口气就收了七个倭国人当徒弟.

    而褚遂良这时候官职还没达到原本历史上高宗李治在位的时候那般和长孙无忌恭维辅政大臣的高度,所以他收的弟子也是最少的,只是收了一个,而且貌似褚遂良心底是不大想收倭国人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倭国人出来大唐就闹出了那般调戏妇女的恶行.

    但是褚遂良不想收,可是倭国人却想尽办法逼着他收,一开始还是天天登门,想效仿三顾茅庐一样,用真心诚意打动他,可是后来见迟迟没有效果后,倭国人竟然开始在褚遂良家门口长跪不起,放话说要是不收就要跪倒死,一时间褚遂良家门口成了观光胜地,大唐百姓有事没有事就跑过去.

    百姓们可不会说倭国人什么好话,在武元庆不间断的宣传下,整个长安的百姓都知道倭国人是畜生,禽兽,不是人的东西,虽有有人心中怀疑,但是不管怎么怀疑,反正他们是对倭国人没什么好感了.

    围观的百姓们在指指点点的嘲讽,笑骂,这让褚遂良更加不想收倭国人了.

    可是倭国人并没有私心,并且还祭出了最后的杀招,也是倭国人最喜欢干得事情之一,他们要剖腹.

    这时候倭国人的武士刀还没有诞生呢,因为大唐的唐刀也才成制式兵器没多少年的,倭国人自然是没机会抄袭借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