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平倭(十六)谈判,谈判-第2/4页

加入书签
    不过,朝鲜西北角十分临近大明边境,而就在朝鲜义州对岸便有高务实主张新建的丹东城,因此只要京华能拿到朝鲜西北部的矿山煤田,铁厂本身无须建立在朝鲜境内,而是可以建在丹东。

    丹东的好处是交通便捷,一来可以通过鸭绿江下游水运(上游中游落差大)运输矿石,二来因为此处临海,产品也可以通过海路迅速输送至需求区,基本上算是两全其美了。

    不过西北角好办,东北角相对就麻烦不少,从此处的地理位置和茂山铁矿的矿区位置来说,建设铁矿既要尽可能靠近矿山,又要临海方便输出,于是可选地区就不太多,而未来的输出目标地恐怕最好的也就是朝鲜本地和日本。

    这样的话,朝鲜东北最大的城市咸兴就不合适了,必须继续往东北方向寻找,这样就只有一个合适地点,那就是清津——说起来,后世北朝鲜的清津制钢所倒也的确设立在此。

    李昖对于以几处可能存在的矿山、煤田(许多并未被朝鲜自己发现)来交换大量粮食援助是很满意的,同时他还有一个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敢明言:他敢在一定程度上得罪宋应昌,却丝毫不敢得罪高务实。

    于是谈判……好吧,也没什么谈判,李昖在和伊斗寿、柳成龙等几位重臣简单会商之后就批准了这个项目,并且由于这一项目本质是交换,因此还答应了一个附带条件,即矿山、煤田均不需要向朝鲜缴纳税收,而如果京华真的在清津建立铁厂,也只需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三的税率。

    这个税是伊斗寿和柳成龙坚持要收的,但最终的税率比他们开头坚持的三成降低了十倍。原因是大明的商税很低,除了高务实认定的奢侈品类之外,大量基础产品税率都不超过百分之三,而京华商社坚持认为朝鲜对大明商业征税不能超过宗主国自身的税率。

    这件事谈妥之后,南疆的运粮船立刻启航,这事暂且不必细说。却说到了十月,日本使者小西如安、宗义智随同沈惟敬入京,由内阁会同礼部、兵部接见,由沈惟敬担任译官,另有通日语的会同馆通事从旁监督。

    阁部落座,申时行抬手示意可读降表。小西如安与宗义智敬拜过后跪上降表,由沈惟敬诵读后,内阁及礼、兵二部官员皆无言回应,各自饮茶,四下寂静,气氛肃然,只听得品茶入口之声及屋外几次飞鸟啼鸣。

    沈惟敬不知何意,不敢作声,宗义智及小西如安亦感心神不宁。良久之后,礼部尚书于慎行率先问道:“依表中所言,尔日本原为来求册封朝贡,即便朝鲜阻挠,海路入明有何不可?”

    小西如安答:“海路凶险,浪急多变,我国船只不宜远航,难保周全,所以经对马岛至朝鲜由陆路最为方便。”

    于慎行轻哼一声,道:“一派胡言,若倭船不能远航,倭寇如何袭扰我东南沿海多年?”

    宗义智答:“部堂明鉴,首先那些是日本浪人海盗,与本国意愿毫无关系,本国每年清剿,海盗漂洋过海至大明早已过半葬身鱼腹,幸存者再聚拢海外流民靠掠夺为生,只因其来自日本才有此误会。”

    申时行试探问道:“经对马岛至朝鲜航运方便,照此说应当军粮充足,何必退军?莫不是朝鲜水军常阻断水路?”

    宗义智答:“并非如此,恕我直言,朝鲜水军难以妨碍水路运输。但从釜山至汉阳路途多有阻塞,输送不便,还有朝鲜义军四处活动,损失众多,以致各军有军粮不足,难以支撑。”

    申时行见宗义智上套,便立即追问:“如此说只要军粮充足,便可再无顾虑,所以才假借请降混淆视听,占据下朝鲜三道并趁与大明商谈期间,扫灭隐患,养精蓄锐再攻我不备?从实说来可饶你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