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务实不介意做个普通兵备道,却不代表朱翊钧也同意这个观点。
年轻的皇帝摇头道:“不行,区区一个兵备道,不足以酬你漠南之功,朕要是这样做,且不说对你不公,也势必令百官寒心。”
此次漠南之功的确够大,不说漠南之战后北疆局势变得对大明极其有利,单说收获的首级,就可谓是百年之未有。
要是高务实现在已经是一镇督抚,说不定便能以此功封爵。
有明一朝,文官封爵可不是说着玩的事,哪怕就是个流爵也不得了,毕竟眼下可不是天下大乱的时期。
可惜的是,高务实目前的品级太低了些,况且他不过是个万历八年的进士,按照正规入仕的时间算,现在才两年多点,这资历也太浅,指望封爵是不可能的。
那就唯有升官可以酬功了。
升官的话,就牵扯到一件大明特有的问题了:翰林史官转外官,这在大明并不多见,而且翰林史官由于是天子近臣,其特点一贯都是品级低而地位高,当他们转外官的时候就必然是要“高配”的。
高务实现在是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左庶子是正五品,侍读是正六品,显然是按正五品算。 /
因此皇帝这次的态度明显有变化,开始倾向于将高务实外放——别的人入阁外任,固然显得是跟中枢疏远了,但高务实外任其实不担心这个。
朱翊钧觉得,高务实再怎么外任,自己也不会忘了他。而且外任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资历问题——外任官员,尤其是边镇官员,升迁转任主要还是要看事功。
事功?
高务实先有偏师定安南,后有漠南败图们,现在朱翊钧是一点都不担心高务实取得事功的能力了!
所以,外放高务实,才有机会更快地把他提拔上来,名正言顺地进入中枢,而不是放在詹事府、翰林院闲置起来,喝它十年的茶。
说到底,朱翊钧打算外放高务实去辽东,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成梁,但一个李成梁还不至于让朱翊钧这么重视,他主要还是想快速提拔高务实。(、(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