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鸳鸟传来的信,百里巡看着那纸上娟秀的簪花小楷,心里微动。
他知道那是承安的笔迹,只是看到了那纸笺上的内容,他心里就有些复杂了,她让他捎上岭南王的两个女眷......
这叫个什么事情?她倒是好,得了人家的夜明珠,这一声不吭的就把烫手的山芋直接丢给他了,也不想想他可是人家的杀父杀夫仇人。
百里巡摇了摇头,叹息道,“罢了,罢了。”拿了人家的手软,他便替她捎个人就是了。
这个时候,王翊之一身白衣轻甲从营帐外头走了进来。
“少将军倒是兴致极好啊,这战后大大小小的事情可都是由臣一人处理的。”随后便将手头上的一摞卷宗都堆到了百里巡的案桌上,“这些我都已经看过了,就等您少将军签字了。”
原本就不怎么宽敞的桌案霎时间就有堆积如山的效果了。
百里巡不由得眉头一抖,这么多卷宗王翊之明明全都看过了,在后头批个字不就成了,还要全堆到他这边来让他一个一个翻阅,明显是看不得他清闲了,有意为之。
“折玉公子,能者多劳,这卷宗之事必然能处理的妥帖,本将信任公子,便由公子批阅即可。”
王翊之看到百里巡双手背负身后,恰好将信笺藏于身后,冷冷一笑,“只怕是少将军忙于儿女情长,没这功夫来处理后续之事,可谁叫我们是做人手下的呢,可不得就是在少将军不在的时候卖命么?”
百里巡丝毫没有被人揭穿的不好意思,俊美无俦的面上,勾起清冷的笑意,“本将在战场上太过疲惫了,劳烦折玉公子了。”
太过疲惫了?!怎么有脸说这种话的?这岭南城攻破的事情本来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了,说什么费劲疲惫的话,那都是骗骗六岁稚儿的。
承·六岁稚儿·安终于在两个月后来到了大西北。
此时正值初秋,西北的气候有些干燥,由于靠着大漠,起风的时候黄沙有些迷眼。承安蒙着面,打起帘子瞧了一眼,这雁门关内倒也十分繁华,和梁京城那股子亭台楼阁的精致比起来,大西北倒是有种粗犷豪迈之感。
城池都是由巨石砌起来的,很难想像这么多这么大的石头是怎么运上去的,城内的街道也都是青石铺地,两边的民舍大多也都是石头建成的,这样的古朴的城池,行走其间仿若时间被定格,连带着人的心情都变得舒缓起来。
梁京城人多是风雅俊秀,眉目生的精致风流,而这大西北的百姓则粗犷不羁,浓眉大眼,身材挺拔。
只走了一天,就遇到了武安侯派来迎接的人马,这已经接近边关的城池,官道也变得宽阔起来。
进了燕州武安侯的地界,承安微微松了一口气。进
了燕州城,马车便直接往大将军府去,朝廷那边是武安侯,但是在边关就不讲究这些个官名了,都统称是什么什么将军。
承安坐在马车上,无数次想过她的祖父会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她也从未见过他,但是心里估摸着该是个铁血的老将军,常年镇守边关,一身正气。
到了大将军府,承安没有瞧见她心心念念的祖父,前些日子西秦军队来骚扰边境,武安侯前几日领兵去了嘉峪关。
承安倒是没有气馁,不管武安侯有没有回来,她每天都要去正院转转,问几个守门的军汉,祖父什么时候回家。
大将军的孙女细声细气和自己说话,军汉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手忙脚乱,眼神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只能干巴巴道:“小的不知。”
这些军汉们哪里瞧见过大将军的外孙女啊,听说还是个娇里娇气的梁京小郡主,这小身板放在他们大西北,军汉们都怕小姑娘被一阵大风刮跑了。
承安也不在意,笑了笑,转身离去。
第二天再来。
如此倒是坚持了大半个月。
这天一大早,承安刚起来,正坐在梳洗台上打扮,秋月提着裙子跑进院子里,在外面道:“郡主,武安侯回府了!”
承安嘴角一勾,站起身来,对着铜镜转了一圈。
她头发松松的挽起,流云的鬓间只簪了一支紫玉梅花簪,穿着暗紫色缠枝梅花窄绣上襦衫,系着浅紫色的留仙裙,腰间佩香囊和麒麟玉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